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生態旅遊講座】20210112~東北角海岸空中散步

 

東北角豐富的地景資源處處驚奇,回顧地球億萬年來的地質演變,東北角海岸可以說是臺灣的縮影;豐沛雨量,擁有豐富多樣的動植物生態。在古道、斜陽、海風中感受小漁村的寧靜純樸,在奔浪怒濤下與大自然共生的人們,她們的生活、信仰與生存之道,都值得細細品味。

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

《課程》閱讀臺灣地景(2021.02.23開課)


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認識從來沒有去過的土地,首先要了解它的地質史、才能了解目前的地形及地質;接下來是了解過去到現在的氣候變遷,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展現的景觀也會有所不同;然後了解它的生態,從演化的角度,生態是有其特殊的組成紋理的。
地景的形成,一定跟它的土地的形成有關,除了地形、地質外,也與氣候有關,不同的氣候地區以及不同形式的演化過程,都會帶來不同的生態。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那就是人文,不同時期的人文發展,可能會改變也或是創造出更多樣的地景。
臺灣地景的異質性高,全世界很少有像臺灣這樣生態歧異度這麼高的,連帶的臺灣生活地景的異質性也很高,我們要怎樣去讀懂臺灣的生活地景?這需要從全世界較客觀的大架構以及較深沉的整個地質、生態、氣候演變及人文史來詮釋。

講師:郭城孟 教授 /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理事長
課程時間:
室內課:2021年2月23日~4月6日,週二、四 晚上18:50~20:50
戶外課:2021年3月26日(週五) 08:00~17:00
課程規劃:室內課10堂、戶外導覽1天

室內課程內容:
  • 2/23(二) 世界生態
  • 2/25(四) 臺灣生態特色(一)
  • 3/02(二) 臺灣生態特色(二)
  • 3/09(二) 臺灣的垂直生態帶
  • 3/11(四) 臺灣的低海拔生態分區與生態特色
  • 3/16(二) 植物的生存機制
  • 3/23(二) 臺灣高山生態特色
  • 3/25(四) 閱讀東北角地景
  • 3/30(二) 閱讀恆春半島地景
  • 4/06(二) 閱讀臺北地景
室內上課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 — 景美分館視聽室(推廣活動室)
臺北市羅斯福路5段176巷50號4樓 (捷運萬隆站出口4)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台灣巨匠經典作品賞析01─陳應彬與陳天乞


陳應彬(1864-1944年)出身中和木匠世家,匠藝精良,傳徒眾多,為台灣首席大木匠師,傳世經典作品包括:北港朝天宮、大稻埕陳祖厝(陳德星堂)、板橋接雲寺、龜山壽山巖、大龍峒保安宮等。

陳天乞(1906-1990年)為廈門名匠洪坤福派下五虎將要角,擅長泥塑、剪黏與交趾陶,手法俐落、工藝精湛。代表作品有:西螺廣福宮、三重崇德居、麥寮拱範宮、平鎮義民廟、中壢仁海宮、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等。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生態旅遊講座】20201229~阿里山森林鐵道


阿里山森林鐵路誕生於1912年,主線不過短短72公里,從平地爬升到海拔2,274公尺,沿途歷經熱、暖、溫三個林帶,風景美不勝收,享譽國際。它是臺灣產業鐵道開發的歷史縮影,也是人類沿襲十九世紀產業鐵道技術的重要史蹟。該類登山鐵道,多半在二十世紀中葉因產業轉型而迅速沒落,阿里山森林鐵道歷經百年營運迄今,等同人類登山鐵道技術的歷史縮影。

※ 本講座於11月19日 上午9:00 開放網路報名

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

【生態旅遊講座】20201211~南島語族起源與台灣原住民


台灣是兩個大的文化體系和人群所構成的國家,但是長期以來我們都只是思考或書寫漢人進入台灣的歷史,很少理解原住民族所屬的南島語系人群,目前國人可說對原住民文化或者原住民族的歷史處於一種陌生的狀態。由於台灣原住民族是沒有文字記載的人群,因此所有的歷史發展過程都必須依賴祖先的口傳紀錄或者是科學方法研究。考古學研究所得的大歷史剛好可以解決南島民族起源以及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這也許可以讓大家重新思考一部台灣的歷史應該從何書寫應該從哪裡開始。

考古學者使用許多科學的方法,也使用許多直接的證據,讓我們得以清楚理解過去人群的歷史,有興趣可以進一步思考台灣的歷史書寫以及國家意識。

※ 本講座於11月13日 晚上6:00 開放網路報名

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島讀臺灣】系列課程~認識蕨類(109年12月16日開課)


什麼是蕨類?蕨類有甚麼特徵?

台灣擁有七百多種蕨類植物,臺灣可說是全球蕨類植物的縮影。


從海邊到高山;從水中到陸地,

處處可見其身影,無所不在,型態變化多端。

沒有鮮豔的花朵與甜蜜果實,如何分辨不同種類的蕨類?

蕨類的根、莖、葉、孢子囊群有甚麼有趣的變化?

在種子植物的世界裡,蕨類如何找到生存之道?


讓我們一起跟著郭老師的腳步認識蕨類、發現蕨類、欣賞蕨類之美!


授課講師: 郭城孟 老師

課程規劃:室內課5堂、戶外導覽3堂

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生態旅遊講座】20201127~蕨類與12星座


蕨類,「覺」得很「累」?
台灣擁有七百多種蕨類植物,臺灣可說是全球蕨類植物的縮影。仔細觀察,蕨類除了型態多變,不同的蕨類也有著不同的個性,有些喜歡陽光,有些喜歡生長在陰暗潮濕的環境,更有些種類只生長在特定區域。
蕨類專家郭城孟教授依照西洋占星學12個星座不同的特質,分別找了12種相對應的蕨類,將以輕鬆的角度帶領大家進入蕨類的世界。
※ 本講座於10月19日上午9:00 開放網路報名

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生態旅遊講座】20201113 建築密碼與生活文化


台灣在5萬年前史前冰河期是為歐亞大陸瀕臨太平洋岸的最前端,當時亞洲中緯度地區仍是冰雪覆蓋而尚無現代人類活動的地方,台灣地理位置因為在低緯度,仍適合萬物生長,因此現代人於5萬多年前遷移來到台灣,他們是台灣人的祖先。隨著冰河期的結束地球氣候溫暖,以及生物豐富與多樣,台灣人祖先也繁枝展葉,一待就是5萬多年,隨著生活方式不斷變化,建築也因而出現!

如何從台灣史前建築,以及後來各種時期建築樣式,發掘顯而易見又隱而不見的密碼,探討遠古時期台灣人祖先的生活文化,以及之後的元帝國時期、大航海時期、清帝國時代、日本國時代等不斷變化的因素中,一同來體會台灣人祖先豐富的智慧、勇氣、合群、冒險、善良、敬天的生活文化內涵!

2020年10月7日 星期三

【古蹟巡禮】清代台北漢人移民的族群廟

清代台北地區漢人移民主要來自泉州、漳州與客家(粵東與閩西)的三籍人士。

基於精神信仰所需,並團結族群力量,三籍人士各自在其移墾區,營建廟宇奉祀來自原鄉的守護神明。

例如:

  • 粵東客家人在新莊建三山國王廟
  • 閩西客家人在淡水建定光古佛廟
  • 閩南漳州人在士林、內湖、中和、新店建開漳聖王廟
  • 閩南三邑人在艋舺建龍山寺、青山宮
  • 閩南同安人在大龍峒、蘆洲建保生大帝廟
  • 閩南安溪人在景美、木柵、三峽建祖師廟與保儀大夫廟

如此一方面宣示三籍人士的勢力範圍,再者彼等也聘請能工巧匠打造華麗而神聖的殿堂,互別苗頭,表現不同時代的匠派風格與工藝水準。

授課講師: 姚其中 老師

2020年9月17日 星期四

【島讀台灣】系列課程~近代蕨類(課程延期)


【課程延期公告】
原定10月21日開課之「近代蕨類(惠蓀林場賞蕨)」課程,因故
課程將延期辦理,開課時間確認後將另行公告。

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近代蕨類為主,將以有系統的方式引導大家認識近代蕨類,並教大家如何辨認不同科別的近代蕨類。戶外課前往惠蓀林場,除了有相當豐富的蕨類,更有部分稀有的蕨類,如蘇鐵蕨...等。

課講師: 郭城孟 老師

課程規劃:室內課1堂、戶外導覽1次

課程內容:


日期/時間
課程名稱
地點
1
10/21(三) 18:30~20:30 室內課:近代蕨類 景美圖書館
2
10/25-26(日、一)
戶外課:惠蓀林場賞蕨
(二天一夜)
惠蓀林場

室內上課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 — 景美分館視聽室(推廣活動室)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5段176巷50號4樓 (捷運萬隆站出口4)

2020年9月16日 星期三

【生態旅遊講座】20201030~山徑漫談:親近山林你必須知道的事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全球,走入山林、健行、登山體驗成為了現在國內熱門的旅遊活動,然而台灣的山林,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親近,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登山路線,安全登山必須注意甚麼?
另一方面,大自然是最好的學習教室,親近山林,該有甚麼的態度;又該如何保護它?以儘可能減少衝擊的活動方式與行為,達成親近山林的體驗。
讓我們一起,走入山徑、發現生態之趣、享受自然之美、守護山林之責。

【生態旅遊講座】20201016~台灣賞鳥地圖

 


台灣位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也位於世界九大候鳥遷徙線之一。除此之外,台灣有29種特有種鳥類,密度號稱亞洲第一。對國際賞鳥人而言,台灣是賞鳥天堂。
英國籍鳥導Richard Foster(吳理查),在台居住超過25年,對台灣自然、賞鳥環境極為推崇,並協助到全球最大的鳥類博覽會推廣台灣賞鳥。
本次講座,將分享如何介紹臺灣給國際賞鳥者;同時也會介紹台灣適合賞鳥的地點及一般民眾如何開始賞鳥。

2020年8月21日 星期五

【生態旅遊講座】20200918~悠遊台灣WAY:作家片倉佳史的旅行紀事

台灣與日本兩國擁有很深的連結,無論今昔都是無法改變的重要夥伴。

此次,以一個住在台灣20年的作家來述說對台灣的看法。「為何被台灣吸引?」以及「台灣應引以為傲的魅力是什麼?」將從這兩個主題來談論。

同時,有關歷史方面,並不是日本對台灣作了什麼的單方面史觀,而是在與台灣接觸種種當中,日本到底學到了什麼?這是我想要切入的觀點。關於歷史、建築和土木遺產等許多素材,以「雙方的觀點」來思考台灣與日本的歷史。   

※以日語演講,會有中文翻譯

2020年8月10日 星期一

【生態旅遊講座】20200904~山海圳國家綠道

山海圳國家級綠道:「一條溯源風土的文化路徑」,是「人與土地」互動所產生的各種常民生活、特殊地名、民俗或文化采風,使山海圳國家級綠道與眾不同,在於保存既有的線型空間及其週邊景觀之完整與連續,使人們得以親近珍貴的文化與自然地景。 
從台灣海峽走到東北亞最高峰,從台江內海(海拔0m)走到護國神山-玉山(3952m)。總長177公里具有歷史文化-內海之路、水利遺產-大圳之路、原鄉部落-原鄉之路及自然生態-聖山之路四大主題。實質上串連台江、玉山兩座國家公園、曾文及烏山頭兩座水庫及西拉雅、阿里山兩座國家風景區,鄒族、布農、西拉雅、台江四大文化生活圈,成為具有代表臺灣地方生活、文化意象的國家級綠道。
#請衡量您的技能、體能,選擇預期想體驗的步道#

2020年8月7日 星期五

台灣古蹟巡禮系列(23)~蘇澳古蹟巡禮


蘇澳位在蘭陽平原東南隅角,東臨蘇澳灣灣頭,西倚糞箕湖山,北有白米溪流經,南方砲台山安高居臨下,為兵家必爭之地。 1874年(清同治13年)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開鑿蘇花道路,其後北迴鐵路縱貫而過,海運有蘇澳港至花蓮港與基隆港間客貨輪往來,蘇澳成為台灣東部交通之咽喉。

【活動日期】109年9月13日 (日)
【導覽講師】姚其中 老師
【承辦單位】原森旅行社
【行程內容】

  1. 蘇澳砲台山及金刀比羅神社遺蹟
  2. 蘇澳晉安宮
  3. 羅大春開闢道路里程碑
  4. 蘇澳南仙宮
【集合與解散地點】台北火車站南一門內(郵局旁)集合
【集合時間】9月13日(週日) 上午07:30報到,07:45準時出發

2020年7月21日 星期二

【生態旅遊講座】20200828~植物與人生


生活與植物有什麼關聯?
從說文解字到聖經,從卡通到熱門電影,
從古代到時尚,從臺灣史到世界史,
從頭到腳,從裡到外,
到底從植物、人文與自然的連結是多麼有趣。
蕞爾小島的臺灣是南島語族的原鄉,
原住民的傳統智慧是如何看待植物,
我們又如何透過科學的素養了解其原理。
期待這場演講讓更多人走進植物世界。
植物就像大自然的魔術師,
在太陽底下永遠都有著新鮮有趣的事情發生,
等著您前來聆聽!

【生態旅遊講座】20200806~阿里山鄒族古道


阿里山森林鐵道、日出、雲海、晚霞合稱阿里山五奇,變化萬千的景緻讓國外旅客深深著迷。還有高聳巨木群,豐富森林相,春櫻紛飛粉紅季節讓國人也戀戀不忘,流連忘返。居住在阿里山地區的鄒族,部落裡流傳著的神話訴說著,當洪水淹沒了大地,鄒族的祖先因而遷居到玉山頂避難,等到大洪水退去後,天神Hamo才率領族人下山,天神Hamo從玉山走下來,留下二個腳印一個在石棹、一個在特富野...
邀請您一起來發現阿里山鄒族古道的歷史、人文與自然生態。

2020年6月30日 星期二

【生態旅遊講座】20200730~北台灣的朝聖之路:重現淡蘭百年山徑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自2015年開始,將步道運動長期關注的在地文化、生態旅遊、小民經濟、地方認同、環境守護等核心價值,透過「重現淡蘭風華,守護百年山徑」倡議行動,展開北台灣第一條長距離步道的串聯。經過五年的努力,以及北北基宜跨縣市的公私協力,「淡蘭」已成為北台灣第一條長距離朝聖之路。後疫情時代,島內深度旅遊已成為觀光旅遊的新趨勢,尤其以徒步方式進行的文化觀光體驗,更能讓行旅者與社區居民、自然生態及文化有更深的接觸以及互動。7月30日晚上,歡迎一起進入「淡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020年6月18日 星期四

《第八屆第三次會員大會》圓滿落幕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第八屆第三次會員大會》在6月13日(週六)下午於淡江大學台北校區順利圓滿落幕,再次感謝所有到場參與的會員夥伴,尤其多位遠道從各地趕來會場的朋友們;同時也感謝因其他要務而未能到場的朋友們持續對本會的支持。有大家的參與,協會才能夠繼續為臺灣的環境貢獻力量!

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開會通知》第八屆第三次會員大會


敬致 各位會員朋友: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2001年成立至今已有19年,一年一度的會員大會訂於109年6月13日(星期六)下午淡江大學(台北校區)召開,除了例行的會務討論外,並安排精彩專題演講,敬請您務必撥冗參加。

2020年為「脊梁山脈旅遊年」交通部觀光局委託本會辦理規劃旅遊路線,由本計畫主持人郭育任副理事長分享初步成果;今年因新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全球各產業都受到影響,對於生態旅遊是危機或是轉機,有何因應策略?期待透過這難得的聚會,大家彼此分享打氣,我們期待與您的相見歡!


                               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理事長   郭城孟  敬邀


《第八屆第三次會員大會》

會議時間:109年6月13日(星期六)下午13:00~16:40
報到時間:13:00~13:30
會議地點:淡江大學(台北校區) 207階梯教室
地    址: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99巷5號 (捷運東門站出口5,沿麗水街步行約5分鐘)
聯絡資訊: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丁小姐/何小姐 02-25151906
流程:
時間
內容
13:00-13:30
會員報到
13:30-14:10
第八屆第三次會員大會
14:10-14:50
脊梁山脈生態旅遊路線遴選與遊程規劃
講者:郭育任副理事長
14:50-15:10
會員交流
15:10-15:40
旅行社創造永續價值的經營策略
講者:林純如常務理事
15:40-16:10
疫情過後生態旅遊的策略
講者:吳清墩理事
16:10-16:40
綜合座談
主持人:郭城孟理事長

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

【原民台:部落大小聲(323集)】原住民族部落的觀光產業發展與觀光政策


本會郭城孟理事長受邀參與【原住民族電視台節目:部落大小聲】,節目中探討原住民族部落的觀光產業發展與觀光政策的議題,希冀透過討論增加地方觀光展業與原住民部落的合作關係,達到互相尊重,共創雙贏的美好願景。
郭理事長提出臺灣的高山與原住民是全世界少有的特色,推展原住民部落旅遊許多待解決的問題不僅需要各部會共同研議,如能有更多關心原住民的專業團體參與,更能有效找出共贏的解決方案,期待大家一起到部落聽原住民朋友說他們的故事。

節目資訊:
原住民族電視台【部落大小聲 第323集 】
主持人:倫敦 伊斯瑪哈善 (布農族)
★原民菁英在國族下的流離!
★部落景點管制收費行不行?

2020年2月27日 星期四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例行講座暫停、會員大會延至六月辦理

敬致 各位會員朋友: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尚未平緩及全台防疫,三月份講座暫停辦理;「第八屆第三次會員大會」延後到六月舉辦,日期訂於 6月13日(週六)下午,敬請各位會員朋友預先把時間空下來。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敬上

2020年1月21日 星期二

【生態旅遊講座】20200214~臺灣脊梁山脈旅遊特色及經典行程介紹(暫停辦理)

【講座暫停公告】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的延燒,原訂109年2月14日(五)生態旅遊講座「臺灣脊梁山脈旅遊特色及經典行程介紹」暫停辦理,並視疫情另行公告。這段非常期間,請大家好好保護自己,如造成困擾,敬請見諒。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敬上



臺灣的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元性舉世聞名,特殊的地理位置與生態景觀亦屬世界罕見,生態旅遊的推動正可以凸顯臺灣的特異風情,對中外遊客而言亦是重新認識臺灣價值與深切體驗臺灣文化的最佳方式。臺灣的山岳自然景觀資源深具國際市場行銷之潛力,臺灣在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相互推擠、造山運動急遽進行之下,使臺灣山巒層疊、溪谷縱橫,形成以”奇、險、峻、秀”聞名的五大山脈,從北迴歸線行經而過相同的氣候帶的國家來看,僅臺灣擁有密度極高的高山,在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面積裡,約有70%的面積屬於山地,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多達260座以上,向來為全世界愛山人士心目中的登山天堂。從國際觀點來看,要向國際宣示臺灣獨具資源長處,山脈實可作為金牌產品。

今(2020)年臺灣觀光以「脊梁山脈旅遊」為主題,觀光局在整體性考量之下,以臺灣5大山脈為架構主軸,並將登山難易度歸入思考,進而規劃出7條高山經典路線,包括玉山阿里山線、奇萊南峰能高線、大霸尖山觀霧線、陽明山東北角太平山線、錐麓古道合歡群峰線、嘉明湖瓦拉米線及北大武線等專業登山路線,供國內外熱愛高山健行的遊客除可欣賞高山奇峰羅列、連綿起伏之景色外,更囊括原民文化以及自然生態之體驗。

2020年1月17日 星期五

「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 推廣臺灣山脈旅遊 看見臺灣部落風情

今(2020)年臺灣觀光以「脊梁山脈旅遊」為主題,行銷推廣臺灣「奇、險、峻、秀」山脈旅遊之觀光品牌。交通部觀光局規劃出7條高山經典路線、25條中海拔副路線外,以及8條衍生路線。現場由交通部部長林佳龍、交通部觀光局局長周永暉、交通部觀光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馬惠達及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理事長郭城孟共同為「脊梁山脈旅遊年」揭幕。臺灣脊梁山脈周邊獨特天然地景、原民文化、生態環境、歷史古道,並延伸各原住民部落旅遊發展成果,吸引國內外遊客體驗臺灣山脈旅遊獨具魅力的經典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