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生態旅遊講座】2024.7.30 自然的價值知多少?生態旅遊效益評估 (線上講座)

 


【主題】自然的價值知多少?生態旅遊效益評估

【內容簡介】

效益主義學家傑瑞米·邊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指出,快樂與幸福才是人類真實的效益與價值;基於喜愛與關懷動物,邊沁特別關心動物權。遊憩經濟學之父約翰‧ 司徒‧ 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認為土地的價值不只是生產,還有美好環境的遊憩價值、及多樣性的生物棲地價值。瑞秋·露易絲·卡森(Rachel Louise Carson,1907—1964)說:維護大自然的美好是她一生最重要的事。美好的環境可以視為人們的真實資產,生態系統暨生物多樣性倡議說明世界各國應“Making Natural’s Value Visible”。本次演講,將從小琉球綠蠵龜棲地保育與生態旅遊、新竹17公里海岸維護及遊憩效益、石虎棲地保育、鰲鼓濕地保育與開發之評估等案例,說明台灣的自然價值與生態旅遊之非市場效益,希望分享給愛好大自然的會員:台灣的自然價值與生態效益評估相關實證研究。

2024年6月6日 星期四

【生態旅遊分享會】印尼部落社區生態旅遊與文化交流成果分享會(6/24實體場;7/2線上場)

【簡介】

透過印尼生態旅遊網絡 (Indonedia Ecotourism Network)的統籌,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在郭育任理事長帶隊下,於今年5月期間,完成一場豐盛的部落社區型生態旅遊學習交流之旅。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群島國家,無論在大地理環境與文化交流上,位居亞洲陸塊與澳洲、大洋洲的橋樑角色,位於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通要道,且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世界航運必經之地,海運量佔世界海運總量的三分之一,戰略位置重要。

在文化上,透過語言與文化連結台灣與印尼等國的南島民族,廣泛共享對島嶼、海洋與平原的依存,包含種稻的地景環境,也共享在遷徙過程中攜帶之馴化物種,例如居家周邊的種植香蕉、椰子、麵包樹、樹薯、芋頭、構樹、飼養雞、豬和狗等。此外南島民族共享的文化特徵,如紋身、干欄式建築、玉(石)雕、重視水田耕作、各種岩石藝術圖案、織布等傳統和技術等。這些熟悉、親切的元素,成為喚起我們一行人兒時經驗的獨特感受;而特意安排拜訪的4個原住民部落、2個國家公園暨世界遺產,提供我們近距離觀察位於火山島上傑出顯著的自然與文化襲產的寶貴機會。

邀請您來聆聽我們與印尼生態旅遊網絡的對話與火花,來看看他們如何透過將生態旅遊視為自然保育的永續選項,一方面鼓勵當地政府和當地社區以永續的方式管理自然資源的消耗,保育與保存自然與文化資源。也來了解有年輕世代參與的創新的行銷作法,在連結旅行者與這「橫跨赤道的彩虹國度」、「萬島之國」的奇妙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