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永續生態講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永續生態講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

【生態旅遊講座】2025.07.22~微光輕旅行:發光生物生態與體驗 (實體講座)


【主題】
微光輕旅行:發光生物生態與體驗

【主講】方華德 / 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研究助理

【內容簡介】

當夜幕降臨,自然界正上演著一幕幕璀璨的「光之饗宴」!本次講座以「微光輕旅行」為主題,帶您穿越山海,探訪世界各地令人驚艷的微光秘境。從臺灣出發,我們將前往馬祖列島,欣賞夢幻藍眼淚、閃爍如星河的海螢沙灘,以及點亮野地的神秘雌光螢。接著,前進日本伊豆群島中的神祕島嶼八丈島,探索螢光真菌的生態奧秘;在富山灣,將目睹大量螢烏賊的奇幻藍光,這是讓在地人都為之瘋狂的絢爛景象。最後,遠赴南半球的古老大陸澳洲,尋訪幽暗洞穴中藍光蟲的夢幻星幕。透過生動的影像、生態小知識與實務經驗,我們將為您揭開這些微光生命的神秘面紗。

無論您是熱愛自然的旅人,還是對生態感興趣的朋友,這場講座都將讓您對微光世界有更深的理解與體驗。誠邀您與我們一起踏上這段探索之旅,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光影!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生態旅遊講座】2025.3.4~N B S自然解方的環境設計(線上講座)


【主題】
N B S自然解方的環境設計

【內容簡介】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極端氣候變化的時代,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資源枯竭、生態系統遷移受到威脅,正在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惡化速度,無處不在的城市化現象,正影響著我們的環境。我們的城市及其基礎設施如何適應環境快速變化的條件,是21世紀規劃和設計的主要挑戰。

只有當我們了解了人類生存環境系統的複雜性和整體性時,真正面對自然,認真「以自然為本」的務實環境建設,才是道德的,更是必要的。

身為一個環境景觀設計師,僅以「台北市東區門戶市民大道七段上的南港新新公園」、「新北市板橋浮洲合宜住宅開放空間」、「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的水資源與生態環境」為案例,介紹NBS以自然為本,在都市環境裡因應極端氣候的景觀設計實踐。

2025年1月16日 星期四

【生態旅遊講座】2025.2.19 綠色生活隱形推手 全員ESG為地球永續把關(線上講座)

 

【主題】綠色生活隱形推手 全員ESG為地球永續把關

【內容簡介】

全球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損失,正日益威脅我們的生存與發展。隨著氣候災難的加劇,如野火、降雨不均和水資源短缺,企業的責任已不僅限於減碳。如何在推動企業永續發展的同時,融合自然生態保護與生物多樣性,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本講座將介紹中鼎集團如何在實現淨零碳排放的同時,推動自然正向行動及生物多樣性計畫「鼎力綠水生命力」。中鼎集團永續長何麗嫺將分享實際案例,從再生水廠建設與生態保育行動,到與民間團體合作推動的生物多樣性計畫,展示企業如何將永續理念融入核心業務,並實現環境、社會與經濟的長期共贏。

【主講】何麗嫺 / 中鼎集團永續長

【時間】2025年2月19日(三)晚上19:00-21:00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生態旅遊講座】2025.01.16臺北藝文館舍綠色潛力初探(線上講座)


【主題】臺北藝文館舍綠色潛力初探

【內容簡介】

臺北市有許多老房子,老庭院,藉由文化局以各種形式保存著,也保存著建築物周圍的老樹與其生態。芝山岩展示館也是文化局藝文館所之一,藉文化部專案『都市尋蹤者』協作平台,至今六年持續每個月進行藝文館舍的生態調查,以植物,昆蟲與鳥類為目標,嘗試勾勒都市人與生態環境的深層關係。

過程中,除了用影像與數位化物種的統計外,亦嘗試藉由不同的體驗方式,讓更多人感受臺北城市的生態與文化魅力,並於2024年11月至12月舉辦成果展示,六年的過程中亦參考相關案例,藉以呈現都市人與生態環境的依存鏈結。

【主講】李明晃 / 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芝山岩管理處處長

【時間】2025年1月16日(四)晚上19:00-21:00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生態旅遊講座】2024.12.19 林業試驗所的森林療癒場域~南投蓮華池研究中心林園療癒之分享(線上講座)


【主題】
林業試驗所的森林療癒場域~南投蓮華池研究中心林園療癒之分享

【內容簡介】

蓮華池為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在中臺灣的一個研究中心,位於南投縣魚池鄉,海拔約在 576至925 公尺之間,面積達461公頃,園內具有 600 多種的原生植物,也保留日據時代的藥物植物標本園,此外,蓮華池也協助周邊社區透過環境友善發展苦茶油、菌蕈類或蜂蜜等森林產業,形成在地獨特里山地景。

過去幾年來,透過建置以蓮華池為基地及結合周邊產業地景的里山療育村,發展結合森林療癒以及園藝治療的「林園療育」,希望在後疫情時代,蓮華池與周邊社區能成為以「療育」為主軸的里山經濟示範區。

里山經濟實踐於療癒產業鏈的形成,藉由療癒產品研發與行銷、林園療癒行程體驗及療育課程培訓等永續提升林園療癒的價值與功效,希望能讓到訪遊客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療癒能量外,更能達到振興山村經濟之目的。

2024年8月21日 星期三

【生態旅遊講座】2024.9.24 體驗遊程取徑下的永續林業社會溝通之路 (線上講座)


【主題】體驗遊程取徑下的永續林業社會溝通之路

【內容簡介】

臺灣森林覆蓋率60.71%,但國產材自給率只有約1%,因此振興臺灣林木產業、推動永續森林經營至關重要,尤其對接2050淨零排放的國際目標,增加森林碳匯是臺灣邁向淨零轉型的關鍵戰略,更是歷次COP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屢屢提及減緩氣候變遷的要角。然而,森林與氣候都是複合的議題、綜合的科學,且臺灣已形成「伐木是不環保」的社會氛圍,如何透過結合環境教育、永續林業、生態監測、生態旅遊等專業者所共同發展出的活動方案,引領大眾走入林業現場、與達人對話、在趣味的經驗中了解複雜的議題,是目前越來越受歡迎的產業體驗旅遊型態,也越來越多企業將此視為減碳計畫、ESG推動的內部培訓與溝通機會。我們期待打開林場大門,讓地球公民們理解:森林經過有計畫、負責任的管理,是解決當代環境問題的重要解方!

【主講】李芝瑩老師 / 斯創教育工作群執行長 

【時間】2024年9月24日(二) 晚上19:00-21:00

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生態旅遊講座】2024.7.30 自然的價值知多少?生態旅遊效益評估 (線上講座)

 


【主題】自然的價值知多少?生態旅遊效益評估

【內容簡介】

效益主義學家傑瑞米·邊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指出,快樂與幸福才是人類真實的效益與價值;基於喜愛與關懷動物,邊沁特別關心動物權。遊憩經濟學之父約翰‧ 司徒‧ 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認為土地的價值不只是生產,還有美好環境的遊憩價值、及多樣性的生物棲地價值。瑞秋·露易絲·卡森(Rachel Louise Carson,1907—1964)說:維護大自然的美好是她一生最重要的事。美好的環境可以視為人們的真實資產,生態系統暨生物多樣性倡議說明世界各國應“Making Natural’s Value Visible”。本次演講,將從小琉球綠蠵龜棲地保育與生態旅遊、新竹17公里海岸維護及遊憩效益、石虎棲地保育、鰲鼓濕地保育與開發之評估等案例,說明台灣的自然價值與生態旅遊之非市場效益,希望分享給愛好大自然的會員:台灣的自然價值與生態效益評估相關實證研究。

2024年6月6日 星期四

【生態旅遊分享會】印尼部落社區生態旅遊與文化交流成果分享會(6/24實體場;7/2線上場)

【簡介】

透過印尼生態旅遊網絡 (Indonedia Ecotourism Network)的統籌,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在郭育任理事長帶隊下,於今年5月期間,完成一場豐盛的部落社區型生態旅遊學習交流之旅。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群島國家,無論在大地理環境與文化交流上,位居亞洲陸塊與澳洲、大洋洲的橋樑角色,位於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通要道,且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世界航運必經之地,海運量佔世界海運總量的三分之一,戰略位置重要。

在文化上,透過語言與文化連結台灣與印尼等國的南島民族,廣泛共享對島嶼、海洋與平原的依存,包含種稻的地景環境,也共享在遷徙過程中攜帶之馴化物種,例如居家周邊的種植香蕉、椰子、麵包樹、樹薯、芋頭、構樹、飼養雞、豬和狗等。此外南島民族共享的文化特徵,如紋身、干欄式建築、玉(石)雕、重視水田耕作、各種岩石藝術圖案、織布等傳統和技術等。這些熟悉、親切的元素,成為喚起我們一行人兒時經驗的獨特感受;而特意安排拜訪的4個原住民部落、2個國家公園暨世界遺產,提供我們近距離觀察位於火山島上傑出顯著的自然與文化襲產的寶貴機會。

邀請您來聆聽我們與印尼生態旅遊網絡的對話與火花,來看看他們如何透過將生態旅遊視為自然保育的永續選項,一方面鼓勵當地政府和當地社區以永續的方式管理自然資源的消耗,保育與保存自然與文化資源。也來了解有年輕世代參與的創新的行銷作法,在連結旅行者與這「橫跨赤道的彩虹國度」、「萬島之國」的奇妙歷程。

2024年5月13日 星期一

【生態旅遊講座】2024.6.6 九典綠建築行旅-邁向淨零新時代 (線上講座)


【主題】
九典綠建築行旅-邁向淨零新時代

【內容簡介】

世界各國陸續訂出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的統計,建築產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每年排放總量的38%,居所有產業之冠,因此「零碳」是當代建築必須面對的議題。而「綠建築」是實踐淨零碳排最基本的形式,在國內早已是國家政策與法令的一環,並與人們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本講座為綠建築入門,內容涵蓋綠色、低碳、循環等關鍵主題,並以事務所長年執業的經驗,分享專案的永續策略與設計流程。另將介紹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在國內的綠建築案例,認識個案因地制宜的設計手法,以及減碳技術在建築方面的應用。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生態旅遊講座】2024.5.13 永續旅遊ing: ESG與碳管理 (線上講座)


【主題】永續旅遊ing: ESG與碳管理

【內容簡介】

近年氣候變遷議題甚囂塵上,臺灣也不落人後加入抗擊氣候變遷的行動中,宣布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也因此近年開始出現與之呼應的各種名詞,如「自然碳匯」、「碳中和」、「自然減碳」、「淨零排放」等,但你真的了解碳匯、碳管理是什麼嗎?自然碳匯到底從何而來?又該如何進行碳權認證?本次國內碳管理權威柳婉郁教授演講主要分享永續旅遊之ESG與碳管理發展趨勢。

【主講】柳婉郁教授,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景觀與遊憩學位學程 終身特聘教授

【時間】2024年5月13日(一) 晚上19:00-21:00

2024年1月11日 星期四

【生態旅遊講座】2024.02.01旅遊醫學中常見的蟲蟲危機及解方(線上)


【主題】
旅遊醫學中常見的蟲蟲危機及解方

【內容簡介】

親近大自然是多麼令人期待且深具吸引力,有萬全的準備,可以為每一趟旅程留下美好難忘的回憶。根據疫情的統計,臺灣的離島觀光相當熱門;高山探勘也日益興盛,也因此增加野地接觸的機會,若能增加認識生態環境和野生動植物的特性,即可降低病媒蟲叮咬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的風險。除了國內生態旅遊,近年境外旅遊人口激增,特別是東南亞旅遊、非洲的國家公園旅行等。根據臺灣和歐洲疾管單位的監測,經常可以發現返國民眾入境時發燒的個案,這些民眾後續皆回憶旅途中曾有蚊蟲叮咬 (瘧疾和登革熱)、蜱蟲叮咬 (斑點熱和萊姆病)、跳蚤叮咬 (地方性斑疹傷寒和鼠疫) 或蟎蟲 (恙蟲病) 叮咬的經驗。因此,本次分享將透過國際文獻的回顧、個案病例的報導和實驗室的採樣分析等,提供崇尚生態旅遊的好友們,進一步認識常見蟲咬致病的案例,也期望能做好生態旅遊的規劃,同時也做足預防蟲咬的準備,讓每一次旅遊都精彩難忘!

【主講】蔡坤憲教授 /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學系、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

【時間】2024年2月1日(四) 晚上19:00-21:00

【報名】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

【費用】免費

2023年12月21日 星期四

【生態旅遊講座】2024.01.11陽明山地區的茶業發展與歷史特色(線上講座)


【主題】
陽明山地區的茶業發展與歷史特色

【內容簡介】

陽明山區早在開港通商以前,便是北部的茶葉產地,19世紀晚期更吸引了多位外國商人拍下當地茶園的照片。在陽明山區有哪些人在種茶,他們的歷史又有哪些值得聆聽,本次演講將利用清代、日治到戰後留存的照片、民間契約、官方檔案等,說明如何透過歷史檔案的線索,觀察歷史變遷的發展,找出這段歷史的發展過程。同時,讓更多人認識今日的陽明山國家公園,除了自然美景以外,還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景觀,值得我們細心瀏覽。

【主講】陳志豪老師 / 國立師大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時間】2024年1月11日(四) 晚上19:00-21:00

【報名】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

【費用】免費

2023年6月6日 星期二

【生態旅遊講座】傳說、島嶼群與東台灣原住民族的海洋活動 (線上講座)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每月辦理生態旅遊相關主題講座,今年度將會以部分實體講座及部分線上講座方式辦理,歡迎各位朋友共同參與!

2023年5月17日 星期三

【生態旅遊講座】走進布農的山 (線上講座)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每月辦理生態旅遊相關主題講座,今年度將會以部分實體講座及部分線上講座方式辦理,歡迎各位朋友共同參與!

【主題】走進布農的山

【內容簡介】

中央山脈海拔二千多公尺的迷霧森林中,若你找一個地方坐下──

五秒鐘,你會發現眼前都是綠色黃色與泥土的顏色。

五分鐘,你可能會漸漸發現,剛剛看起來都是一樣的綠色,其實是整片絢爛但色階各異的綠。有新芽般的嫩綠,也有豪邁地讓陽光穿透欣欣向榮的鮮綠,還有沉穩的深綠、帶黃的蔥綠、滄桑的墨綠。

五小時,除了不同的顏色,你會開始發現,看似靜止不動的森林在這五小時內有各種風吹草動,生機盎然。

如果是五天、五年、十年都在同一個地方,你會發現些什麼呢?

郭熊老師,一個熱愛自然的人,從2008開始跟著一群布農族長者,在一座森林裡探索、生活的故事。

郭熊老師將帶領我們成為森林中的複眼人,觀察美麗的山林,而動物、植物、季節、人群,這些視野在書中文字內相互拉扯、揉雜、變化,淬鍊出對這片森林的豐厚描繪,讓我們看見人類與環境在這座森林中的多重樣貌。

2023年4月27日 星期四

2023年2月13日 星期一

【生態旅遊講座】跟著eBird出國賞鳥去(線上講座)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每月辦理生態旅遊相關主題講座,今年度將會以部分實體講座及部分線上講座方式辦理,歡迎各位朋友共同參與!

【內容簡介】

全球使用者已超過八十二萬人的eBird,是功能強大的免費線上賞鳥資料庫。本次演講將由專業鳥導、資深eBird使用者示範如何使用免費又強大的eBird進行海外賞鳥行前規劃。

【主題】跟著eBird出國賞鳥去

【主講】吳建龍老師 / 特約賞鳥導遊、台灣猛禽研究會理事

【時間】2023年3月7日(二) 晚上19:00-21:00

2023年1月12日 星期四

【生態旅遊講座】山水噶瑪蘭與宜蘭人文行旅(實體講座)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每月辦理生態旅遊相關主題講座,今年度將會以部分實體講座及部分線上講座方式辦理,歡迎各位朋友共同參與!

2022年10月6日 星期四

【生態旅遊講座】十七世紀以來和平島的歷史定位及其演變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每月辦理生態旅遊相關主題講座,疫情期間改以線上講座,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共同參與!

【內容簡介】

17世紀西班牙進據和平島後,將基隆視為國際貿易轉口中心,和平島在馬賽人文化之外混雜西班牙元素。入清以後,由於清廷限制台灣國際貿易,使和平島原具有國際轉口中心的地位大受影響,甚至兩岸對口貿易也未包含在內,貿易雖衰減,惟漢人持續不斷地遷入定居繁衍,和平島成為漢人的聚落,甚至開墾範圍也隨著漢人的遷移擴張,由和平島南岸的雞籠灣港區擴大到內港,而形成日後基隆市街的發展。

【主題】十七世紀以來和平島的歷史定位及其演變

【主講】安嘉芳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時間】2022年11月8日(二) 晚上19:00-21:00

【報名】線上課程,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

【費用】免費

2022年8月3日 星期三

【生態旅遊講座】20220914 從貂山入霧林:台灣東北部宜蘭古道的自然史旅行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每月辦理生態旅遊相關主題講座,疫情期間改以線上講座,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共同參與!

【內容簡介】
臺灣古道過往的研究與書寫大多著重於道路的開發治理沿革、人文風物踏查及路線遺址考證等範疇。吳永華老師則另闢蹊徑從乏人著墨的自然科學史角度切入,以臺灣東北部的宜蘭山區古道為場域,將清代及日治時期的動物、植物、昆蟲等採集家們在沿途所締造的學術成果與田野故事進行深入的整理研究,並陸續出版《桃色之夢:太平山百年自然發現史》、《霧林之歌:宜蘭古道自然發現史》、《貂山之越:淡蘭古道自然發現史》等系列作品,為臺灣古道研究擴展新視野。

【講題】從貂山入霧林:台灣東北部宜蘭古道的自然史旅行

【主講】吳永華老師

【時間】2022年9月14日(三) 晚上1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