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生態旅遊協會每月辦理生態旅遊相關主題講座,疫情期間改以線上講座,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共同參與!
【講題】探索台灣蛙蛙世界
【主講】楊懿如 /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
【時間】2022年6月29日(三) 晚上19:00-21:00
【報名】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
【費用】免費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每月辦理生態旅遊相關主題講座,疫情期間改以線上講座,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共同參與!
【講題】探索台灣蛙蛙世界
【主講】楊懿如 /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
【時間】2022年6月29日(三) 晚上19:00-21:00
【報名】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
【費用】免費
第九屆第二次會員大會(線上會議)
日期:111年5月14日(星期六)
報到時間:09:00-09:20
會議時間:09:00-12:00
連絡電話: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02-25151906
會議流程:
09:00-09:20 報到
09:20-09:50 第九屆第二次會員大會
09:50-10:00 中場休息
10:00-11:00 專題演講(I) ─閱讀東北角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郭城孟名譽理事長)
11:00-12:00 專題演講(II) ─從斯卡羅談-琅嶠十八社的存在或不存在 (劉還月老師)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每月辦理生態旅遊相關主題講座,疫情期間改以線上講座,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共同參與!
近年來,台灣和世界各地的企業越來越重視ESG,以及疫後生活型態轉變,顧客越來越願意在消費之餘展現生活風格和愛地球作為。因此,創新服務對各企業而言是相對重要。從米其林餐廳奢華體驗、農村餐廳的體驗經濟、休閒農業區遊戲化規劃、餐桌計畫五感難忘體驗、旅館業循環經濟、餐飲業的綠色商店等議題談論企業如何創新讓顧客感受「哇」驚艷的感覺,藉此增強顧客的記憶點,讓顧客願意重訪。
【講題】創新服務
【主講】劉瓊如 / 嘉義大學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教授
【時間】2022年5月11日(三) 晚上19:00-21:00
【報名】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
【費用】免費
什麼是蕨類?蕨類有甚麼特徵?
台灣擁有七百多種蕨類植物,臺灣可說是全球蕨類植物的縮影。
從海邊到高山;從水中到陸地,
處處可見其身影,無所不在,型態變化多端。
沒有鮮豔的花朵與甜蜜果實,如何分辨不同種類的蕨類?
蕨類的根、莖、葉、孢子囊群有甚麼有趣的變化?
在種子植物的世界裡,蕨類如何找到生存之道?
讓我們一起跟著郭老師的腳步認識蕨類、發現蕨類、欣賞蕨類之美!
大安森林公園是台北市民最愛的遊憩地之一,其前世曾是上千戶眷村人家的居所,今生的她,如何蛻變成為豐富生物的棲所?其周邊又有哪些饒富趣味的生活地景與特色店家?請跟隨導覽老師的腳步走讀,聽聽大安的故事。
【活動說明】
此為自然生態、歷史人文及建築文化的『輕鬆走』路線,導覽大安森林公園及其周邊生活地景的知性遊程,名額有限,額滿為止,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 路線--大安森林公園(大生態池、小生態池、活水飛輪)→天堂路(聖家堂、台北清真寺)→慢步青田街→獨立書店『欒樹下書房』
【活動時間】
平日場-2022/05/17(二)(上午9:30 - 11:30AM)
假日場-2022/05/28(六)(上午9:30 - 11:30AM)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
執行單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說明: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每月辦理生態旅遊相關主題講座,疫情期間改以線上講座,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共同參與!
頭城農場位於蘭陽平原北端,擁有豐富自然景觀、林相完整、生態資源豐富,經營至今將近42個年頭,老牌的頭城農場始終堅持著里山環境永續的發展方針,讓頭城農場在與時代潮流並進的過程中,發展出自己農場獨特的農業體驗活動,使農場將農業資源在永續與友善土地的條件下盡情發揮與利用,以達友善環境、健康農業,循環使用資源,永續地球之目標,讓國內外顧客能藉著來訪農場,進而持續不斷地看見與發現土地對生命與生活的新價值。
頭城農場是2019年2月獲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簡稱GSTC)認證為「永續旅館」,是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內第1個通過國際永續認證的旅館。頭城農場致力於形塑一座會呼吸的自然博物館,實踐與萬物共容萬物共享的生態美學,引領都會區的遊客接近自然認識農業並朝永續旅遊邁進。
台灣人多、物種多、生態環境變化多,在這個擁擠熱鬧的島國裏,大家都渴望自然,都希望與這塊土地永續共存,也都同意自然保育對永續的重要性,保育的確是政府的責任,但如果沒有權益關係人的連結及參與,就無法將永續的種子散到每個角落。林務局近年來積極建置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不僅要在空間上走出中央山脈、國有林地,把觸角延伸到淺山、平原及海岸,串連每個生態節點,更要把人拉進來,讓國人享用自然生態提供的服務,也讓願意為保育努力的人獲得實質回饋,使國土生態綠網形成有生命的網絡。在此為大家分享,林務局如何透過里山里海地景保育、社區林業、生態服務給付...等各種工具,縫補破碎棲地,串連土地與在地社群,形成國土生態綠網,共同為永續打拼。
【講題】國土生態綠網 自然保育之旅
【主講】黃綉娟 / 林務局保育組簡任技正
【時間】2022年3月15日(二) 晚上19:00-21:00
【報名】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
【費用】免費
【內容簡介】
許多人想到在國家公園部門工作,都是可以去好山好水的地方出差踏青。事實上,國家公園肩負保護國家珍貴自然資源及人文史蹟,在面對權益關係人的利益與保育宗旨有落差時;在長官政策要求需要全力以赴又要安撫鼓勵同仁時;在橫向聯繫認知與縱向呈報如何精準掌握時 ……如何做好自我的工作就非常重要。把國家公園保育及經營管理目標,在「工作」與「志業」間擺盪的平衡;在繁雜的行政及完成重要工作成就感間的調適,是本次演講的重點內容。當然,國家公園推動生態旅遊的現況也會在此次演講中介紹。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聆聽,他以國家公園為工作,為志業的人生故事。
【講題】國家公園-我的工作.我的志業
【主講】黃怡平 /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理事
【報名】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
【費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