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生態旅遊講座】涉水漫遊—《沒口之河》中的走讀與書寫(線上講座)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每月辦理生態旅遊相關主題講座,今年度將會以部分實體講座及部分線上講座方式辦理,歡迎各位朋友共同參與!

【主題】涉水漫遊——《沒口之河》中的走讀與書寫

【內容簡介】

什麼樣的觀察與解說活動,才具有貼近在地的「深度」呢?又是什麼樣的「深度」才不會流於「過度專業」,讓一般民眾也能涉入其中?

《沒口之河》是一本書寫臺東「知本溼地」環境歷史的長篇散文,其中揉合了多種筆調,包含東台灣環境運動與原住民族權益運動的民族誌,抒情性的動植物觀察紀錄,歷史與神話的資料引用等等。書中有幾處特殊的段落,呈現了知本溼地現地解說的實況紀錄,其反思了野地解說的基本條件與難題,並展現關於「走讀」一詞新的可能。本演講將以此角度切入,討論不同知識的交雜與對話,如何成為一種深度適當的「溼地」,讓各種參與者可以在同一個空間中,找到不同的理解位置,並重新理解「在地生態」的意義。

2023年9月5日 星期二

【島讀臺灣】系列課程~認識蕨類(近代蕨基礎班)


什麼是蕨類?蕨類有甚麼特徵?

台灣擁有七百多種蕨類植物,臺灣可說是全球蕨類植物的縮影。


從海邊到高山;從水中到陸地,

處處可見其身影,無所不在,型態變化多端。

沒有鮮豔的花朵與甜蜜果實,如何分辨不同種類的蕨類?

蕨類的根、莖、葉、孢子囊群有甚麼有趣的變化?

在種子植物的世界裡,蕨類如何找到生存之道?


讓我們一起跟著郭老師的腳步認識蕨類、發現蕨類、欣賞蕨類之美!


授課講師:郭城孟 老師

課程規劃:室內課程3堂、戶外導覽2次

室內課程(實體/線上同步進行):

  • 112/10/05 (四) 19:00~21:00常見近代蕨-無孢膜
  • 112/10/12 (四) 19:00~21:00常見近代蕨-孢膜脈頂生
  • 112/10/19 (四) 19:00~21:00常見近代蕨-孢膜脈上生

室內課地點: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台北市士林區承德路四段10巷2號3樓)

現場開放15人,同時遠端同步視訊上課


戶外課程:

112/10/22 (日) 9:30~15:30 烏來福山部落 (08:00新店捷運站集合) (預定20人,如報名踴躍視情況另安排接駁車並增加名額)

112/10/29 (日)10:00~15:00 陽明山二子坪步道 (10:00 二子坪遊客服務站集合需自備午餐

2023年8月21日 星期一

【生態旅遊講座】構樹與麵包樹述說的南島語族遷徙史(實體講座)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每月辦理生態旅遊相關主題講座,今年度將會以部分實體講座及部分線上講座方式辦理,歡迎各位朋友共同參與!

【主題】構樹與麵包樹述說的南島語族遷徙史

【內容簡介】

南島語族移居太平洋遠大洋洲島嶼的壯舉是新石器時代人類拓殖地球的最後篇章,然而這段波瀾壯闊的史前史因缺乏文字記載鮮少被載入史冊,世人也多半對南島語族祖先非凡的航海技術十分陌生。近年來,歷史語言學、考古學、及人類遺傳學研究漸趨支持台灣為南島語族原鄉的「出台灣說」,該理論奠基於「農業語言遷徙假說」,認為採用定居農耕生活樣態的早期先民所導致的人口增加與土地需求競爭是驅動南島語族祖先向外擴張的動力。構樹是太平洋南島語族樹皮布的主要製作原料,麵包樹是太平洋島民的主食,本演講將透過研究這兩種與南島語族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來說明植物DNA如何能重建南島語族的遷徙,並突顯台灣在太平洋人類學上的重要性。

2023年7月13日 星期四

【生態旅遊講座】我們的島-從老故事看見新價值(線上)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每月辦理生態旅遊相關主題講座,今年度將會以部分實體講座及部分線上講座方式辦理,歡迎各位朋友共同參與!

【主題】我們的島-從老故事看見新價值

大綱

  1. 島嶼環境變遷現場目擊
  2. 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穿越的視野
  3. 現代公民的未竟之戰!

【內容簡介】

從台灣海岸、平原、山區,看到諸多環境的變遷,與產業演進、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經過長期追蹤、影像記錄,再以時間軸的尺度做比對,就能看出人與環境的關係,在不同的時代,因不同的價值觀,讓環境有了不一樣的面貌。

【主講】柯金源導演

  • 環境紀錄片導演
  • 榮獲3座電視金鐘獎
  •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傑出貢獻獎得主

2023年6月19日 星期一

【島讀臺灣】系列課程~認識蕨類(入門班)

 

什麼是蕨類?蕨類有甚麼特徵?

台灣擁有七百多種蕨類植物,臺灣可說是全球蕨類植物的縮影。從海邊到高山;從水中到陸地,處處可見其身影,無所不在,型態變化多端。

沒有鮮豔的花朵與甜蜜果實,如何分辨不同種類的蕨類?
蕨類的根、莖、葉、孢子囊群有甚麼有趣的變化?
在種子植物的世界裡,蕨類如何找到生存之道?

讓我們一起跟著郭老師的腳步認識蕨類、發現蕨類、欣賞蕨類之美!

2023年6月8日 星期四

採茶趣 輕鬆GO!

【活動日期】112年7月8日 (週六)

【導覽】高雙鵬 老師

【承辦單位】原森旅行社

【集合與解散地點】善導寺捷運站3號出口 集合

【集合時間】7月8日(週六) 上午07:45報到,08:00準時出發

2023年6月6日 星期二

2023年6月2日 星期五

負責任的生態旅遊自我檢核表

生態旅遊是一種含括自然、文化、知性、感性的觀光旅遊方式,透過生態旅遊除了可以享受大自然野趣與歷史人文知識外,亦可以同時達成繁榮地方經濟、維護旅遊地傳統部落文化、凝聚社區意識,保育自然生態與永續利用觀光資源的多元價值。生態旅遊鼓勵負責任的態度友善環境,本表提供下列指標,請您就相符的指標打「V」,以檢核您的旅遊活動是否符合負責任的生態旅遊精神,並作為改進之參考。

檔案下載

2023年5月17日 星期三

【生態旅遊講座】走進布農的山 (線上講座)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每月辦理生態旅遊相關主題講座,今年度將會以部分實體講座及部分線上講座方式辦理,歡迎各位朋友共同參與!

【主題】走進布農的山

【內容簡介】

中央山脈海拔二千多公尺的迷霧森林中,若你找一個地方坐下──

五秒鐘,你會發現眼前都是綠色黃色與泥土的顏色。

五分鐘,你可能會漸漸發現,剛剛看起來都是一樣的綠色,其實是整片絢爛但色階各異的綠。有新芽般的嫩綠,也有豪邁地讓陽光穿透欣欣向榮的鮮綠,還有沉穩的深綠、帶黃的蔥綠、滄桑的墨綠。

五小時,除了不同的顏色,你會開始發現,看似靜止不動的森林在這五小時內有各種風吹草動,生機盎然。

如果是五天、五年、十年都在同一個地方,你會發現些什麼呢?

郭熊老師,一個熱愛自然的人,從2008開始跟著一群布農族長者,在一座森林裡探索、生活的故事。

郭熊老師將帶領我們成為森林中的複眼人,觀察美麗的山林,而動物、植物、季節、人群,這些視野在書中文字內相互拉扯、揉雜、變化,淬鍊出對這片森林的豐厚描繪,讓我們看見人類與環境在這座森林中的多重樣貌。

2023年5月16日 星期二

【島讀臺灣】聽這片大地在說故事(2)─基隆及東北角地區地景特色(實體/線上同步)

 

基隆以及東北角地區孕育者台灣最豐富的海岸地形景觀,在這個地區可以同時觀察到沉積岩、變質岩、以及火成岩,豐富的奇岩、海蝕平台、 化石、沈積構造、蜿蜒的澳與角、還有台灣北部最老及最年輕的岩石和錯動最大的斷層都在這裡交會。讓我們深入淺出一起來賞析這些奧妙瑰麗的地質景觀的以及探索他們的孕育歷程。

授課講師:余炳盛 老師/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材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