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主講】何麗嫺 / 中鼎集團永續長
【時間】2025年2月19日(三)晚上19:00-21:00
2024 年 12 月 12 日(星期四),「臺灣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聯盟」於臺北 NGO 會館宣布正式成立,聯盟現階段成員包含全臺 65 個在地社區部落(44 個生態旅遊組織),以及 10 個專業培力輔導團隊,以「提升專業知能」、「維護品牌價值」、「推動產業發展」、「促進國內外交流」為聯盟宗旨,期推動生態旅遊永續發展,成為國際深入臺灣里山里海的橋樑,引領民眾閱讀臺灣深度之美。
內政部於113年 11 月 22 日(星期五)辦理《臺灣‧北回歸線之巔/福爾摩沙永續軸帶推動建構論壇》,探討主題涵蓋自然保育、多元文化、生態旅遊、全民教育、地方創生、經濟產業與偏鄉關懷等面向,並研商政府與企業ESG及民間團體合作平台之建構,長期共同推展福爾摩沙永續軸帶。
【內容簡介】
蓮華池為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在中臺灣的一個研究中心,位於南投縣魚池鄉,海拔約在 576至925 公尺之間,面積達461公頃,園內具有 600 多種的原生植物,也保留日據時代的藥物植物標本園,此外,蓮華池也協助周邊社區透過環境友善發展苦茶油、菌蕈類或蜂蜜等森林產業,形成在地獨特里山地景。
過去幾年來,透過建置以蓮華池為基地及結合周邊產業地景的里山療育村,發展結合森林療癒以及園藝治療的「林園療育」,希望在後疫情時代,蓮華池與周邊社區能成為以「療育」為主軸的里山經濟示範區。
里山經濟實踐於療癒產業鏈的形成,藉由療癒產品研發與行銷、林園療癒行程體驗及療育課程培訓等永續提升林園療癒的價值與功效,希望能讓到訪遊客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療癒能量外,更能達到振興山村經濟之目的。
【內容簡介】
根據「自然食物」期刊(Nature Food)於2021年發表的文章,全球糧食體系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為了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永續農業與永續飲食的生活轉型至為關鍵。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報告指出,每人每天只要吃一餐蔬食就可以為地球減碳約2公斤,是個人最容易實踐的永續行動。
我們是綠色餐飲指南,由農糧署2019年起協助推動,目前已經串連起超過400家的綠色餐廳以及有機店等共同推動有機、環境友善的夥伴們,且於2022年起開始協助企業員工餐廳轉型,目前也約20家企業正在進行轉型中。希望透過這次的分享,讓更多生態旅遊的夥伴們理解,透過吃也可以照顧環境!
【內容簡介】
說起濕地,你會想到甚麼?豐沛的水產,美麗的鳥類,可怕的鱷魚,蚊蠅滿天的天色,味道不良的泥沼,又或者是荒煙漫草,乏善可陳的地景。
全球濕地面積估計為 12.1百萬平方公里,約占地球陸地面積的 6-7%。 約有 40% 的動植物物種依賴濕地生存。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瀕危物種依賴濕地棲息。濕地系統(特別是泥炭地)儲存了全球 35% 的陸地碳儲量,相當於全球森林儲存量的 兩倍。濕地支持全球超過 10億人的生計。世界上大約有 19% 的鳥類物種依賴濕地,濕地是多種遷徙鳥類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但近50年來,全球約有 35% 的濕地消失。因此濕地保育工作與教育工作刻不容緩。
WLI(Wetland Link International,國際濕地聯繫網絡) 是一個全球性的濕地教育中心網絡。由英國的野生動物與濕地信託基金會(WWT)於1991年發起。現在已經有超過三百個濕地中心加入該組織。讓我們一起探討其他各國為濕地保育與教育努力的夥伴,他們的特色與有趣之處。
【內容簡介】
臺灣森林覆蓋率60.71%,但國產材自給率只有約1%,因此振興臺灣林木產業、推動永續森林經營至關重要,尤其對接2050淨零排放的國際目標,增加森林碳匯是臺灣邁向淨零轉型的關鍵戰略,更是歷次COP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屢屢提及減緩氣候變遷的要角。然而,森林與氣候都是複合的議題、綜合的科學,且臺灣已形成「伐木是不環保」的社會氛圍,如何透過結合環境教育、永續林業、生態監測、生態旅遊等專業者所共同發展出的活動方案,引領大眾走入林業現場、與達人對話、在趣味的經驗中了解複雜的議題,是目前越來越受歡迎的產業體驗旅遊型態,也越來越多企業將此視為減碳計畫、ESG推動的內部培訓與溝通機會。我們期待打開林場大門,讓地球公民們理解:森林經過有計畫、負責任的管理,是解決當代環境問題的重要解方!
【內容簡介】
東源濕地位於東源部落的外圍,排灣族語稱為pudung。本次演講講述講者從1999年起,投入東源濕地淡水泥沼研究開始,與東源部落結下之不解之緣。隨著牡丹水庫的興建,位於上游的東源部落被劃設為水質水源保護區,原本的水稻產業沒落,轉而為休耕補助種植野薑花,意外成為另一處美麗的地景,東源部落民眾透過牡丹鄉公所與外部輔導單位的陪伴,一路從參與生態調查監測,發展生態旅遊遊程,以及目前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過程中歷經的挑戰、質疑、在地思考與轉折,而牡丹鄉公所與社區青年如何在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相關的經驗可以提供想發展生態旅遊的社區參考與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