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忠是一個鳥人,「鳥人」是指賞鳥的人而非貶義詞(哈…),從1978年接觸「賞鳥」至今43年,都被無所不在的「鳥」、「鳥人」、「鳥事」圍繞,真的是「鳥事一籮筐」!
由於長期浸淫在「鳥世界」,潛移默化下產生了「鳥思想」、「鳥思維」!16年前從業餘的賞鳥愛好者轉變成為職業的生態旅遊經營者,這其中的經歷頗為有趣。
歡迎光臨這場「鳥故事分享會」!
許建忠是一個鳥人,「鳥人」是指賞鳥的人而非貶義詞(哈…),從1978年接觸「賞鳥」至今43年,都被無所不在的「鳥」、「鳥人」、「鳥事」圍繞,真的是「鳥事一籮筐」!
由於長期浸淫在「鳥世界」,潛移默化下產生了「鳥思想」、「鳥思維」!16年前從業餘的賞鳥愛好者轉變成為職業的生態旅遊經營者,這其中的經歷頗為有趣。
歡迎光臨這場「鳥故事分享會」!
世界這麼大該去那些地方呢,這曾是我心中的疑惑。幸運地在1995年澳洲自主旅遊碰到的鳥導是位英國學者,他介紹不同區域的英國導遊、還有肯亞鳥書的作者,並引領了我走進經典路線的旅行。
整理了四個國家的行程,讓我們一起進入幾個特色的生物地理區,觀察這裡的動物、鳥類自然之美。
2021年7月號會訊(PDF檔下載)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今年正式邁入成立廿周年,協會在高志明、郭城孟、顏仁德等歷任理事長的領導,以及陳章波、林俶圭、楊秋霖、蔡寶來、石正人、賴鵬智、林純如、李嘉馨等多位老師們的推動下(參與推動者眾多,無法一一列舉,請參照協會網站歷年理監事名單http://www.ecotour.org.tw/p/blog-page_5517.html),會務蒸蒸日上,也展現協會「透過旅遊方式推廣臺灣自然人文生態資源特色與關懷環境及社區永續發展」的具體努力與使命感。
協會於今年4月11日辦理本年度的會員大會,大會中除進行廿周年的回顧與展望外,也辦理改選、組成了第9屆的理監事會。為明確2021年至2024年會務的推展方向,協會於5月10日召開第9屆第2次理監事聯席會議(第9屆1次理監事會議於4月11日當日召開,進行常務理監事及理事長選舉),擬訂並通過「持續推展生態旅遊理念及協助政府重要相關政策之執行」、「持續推動國際事務,接軌GSTC(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並強化與AEN(亞洲生態旅遊聯盟)之合作」、「發展臺灣生態旅遊遊程認證標準,並逐步落實生態旅遊遊程之認證工作」、「加強與旅行業之合作鏈結,推動生態旅遊產業的市場化」、「發展E化學習課程,持續推展生態旅遊教育訓練」、「強化團體會員及個人會員的延伸服務」等六個會務方向及四個委員會的正副主任委員聘任等事宜,希望可以據以推動作為未來三年的努力目標,不辜負會員夥伴的期待。
為加強與會員的聯繫與延伸服務,協會秘書處於6月重新籌劃【會訊】與【電子報】的資訊露出方式,並透過網路問卷對會員希望提供的資訊內容及頻率進行調查。依據調查結果,未來協會將從本月起規劃以每3個月發行【會訊】、每2週傳送【電子報】的頻率,提供會員瞭解協會的會務動態及生態旅遊的最新資訊。另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爆發、5月17日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協會每月舉辦的生態旅遊講座5、6月被迫暫停辦理,為提供疫情期間會員的持續服務,秘書處於7月份起策劃半年度的線上講座課程,邀請名家老師們分享精采的生態旅遊專業知識(第一場已於7月23日由植物名師、本會江德賢(江某)理事進行「丹大林道的美麗與哀愁(上)」講座),後續亦請會員夥伴們多多參與、並邀請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上線聆聽。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長期以來對於環境永續與社會參與等事務之推動不遺餘力,為支持「透過跨領域的合作,讓許多懷抱不同使命的組織可以一起共生共好」及響應政府「綠色夥伴」的思維,協會在林純如副理事長的倡議下,於今年5、6月申請經濟部的「社會創新平台」與環保署的「綠色辦公」(均已獲核可加入),希望透過更多的社會參與及環保行動,讓協會扮演更積極之環境與社會永續推動角色,後續也期盼會員夥伴們共襄盛舉、一起推動支持。
二十一世紀是個充滿困難與挑戰的世紀,近年來天災人禍不斷,尤其新冠疫情肆虐、帶來人們更多的惶恐與不安,協會深切祝福會員夥伴們都能持盈保泰、平安健康,並期待在此更需公義與熱忱的時代,與您一起攜手努力,為臺灣的環境永續與社會福祉善盡最大心力。
請參閱會訊完整內容:
從1958年孫海向林務局標到丹大林道第八林班伐木權開始,這片原始森林就逐漸揭開它迷人的面紗。林道全長約55公里,起點的孫海橋海拔470m,終點的七彩湖海拔2980m,落差約2500m。林道穿越中央山脈,為全台最長的運材卡車道,特別的是其為民間闢建的林道。
1971年日本明治神宮向孫海訂購台灣扁柏做為明治神宮鳥居,從此丹大林道名噪一時。而林道終點的七彩湖是登山界有名的高山湖泊,也是人們進入丹大林道最終的目的-一覽七彩湖之美。
2004年72水災將孫海橋沖毀,林道支離破碎,孫海橋不再復建,林道從此封閉。15年後,山林解禁,人們期待再見七彩湖之美,人潮湧現,湖畔散布著人造小白花,美醜並陳!
亞洲生態旅遊聯盟Asian Ecotourism Network (AEN),至2021年已有21個國家及省分參與其中,總部設在泰國曼谷。主要推動亞洲地區之生態旅遊,促使其成員有更多的實際聯繫與交流,並提供相關合作機會。透過生態旅遊產業鏈結,包括社區、私營企業、政府單位、觀光服務產業、非政府組織和學術界等,進行知識轉移,諮詢,市場營銷和業務發展,以促進生態旅遊之永續發展。
本會自2016年加入亞洲生態旅遊聯盟(Asian Ecotourism Network ,以下簡稱AEN),並於2017年獲選成為亞洲生態旅遊聯盟理事成員之一,AEN理事會議每半年辦理,持續由本會吳清墩理事及陳永松監事代表本會出席AEN每年兩次的半年會議。
本會多次邀請AEN代表來台進行交流合作,於2016年、2017年邀請多位亞洲生態旅遊聯盟會員代表參與本會辦理之國際研討會,分享該國業界推展生態旅遊的做法。2019年成功爭取亞洲生態旅遊聯盟(AEN)上半年理事會議到臺灣辦理,會議於1月20日在嘉義耐斯王子飯店召開;同時於1月19日辦理「高山與原住民生態旅遊國際研討會」,並於1月21-23日進行「阿里山鄒族部落生態旅遊參訪與考察」。來台與會AEN成員代表包括泰國、日本、紐西蘭、柬埔寨、印尼、印度、菲律賓、香港、寮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臺灣等12個國家地區,共20位外賓。2019年1月23日考察行程結束後兩會共同簽署「阿里山宣言」共同簽署「阿里山宣言」,表達生態旅遊應對原住民權利的重視與尊重,並減少人為產生的衝擊與負面影響,策略性共同培力優化環境、社會、經濟與文化的利益。
2020年至今,全球在疫情影響之下,國際間的旅遊活動面臨極大的衝擊,對於未來旅遊型態的轉變及生態旅遊的推動,本會將透過網路的串聯持續與國際生態旅遊接軌接軌。
2021年AEN理事成員名單請參閱:
https://www.asianecotourism.org/international-board
【活動取消公告】
因應政府防疫措施升級,「合歡山賞蕨」課程暫停辦理,如造成困擾,敬請見諒。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敬上
合歡山為台灣最知名的高山,位於花蓮縣與南投縣的交界,是臺灣主要河流大甲溪、濁水溪與立霧溪的源頭。省14甲公路(大禹嶺到武嶺路段)為亞洲海拔最高的公路,沿途盡是高山鐵杉、白枯木與箭竹林大草原等特有高山景觀。
合歡山海拔2300至3400公尺,具有豐富而原始的林相及豐富的台灣特有種動物生態。名列百岳的山頭有5座,合歡主峰、東峰、北峰、西峰及石門山等,其中以北峰海拔3422公尺為最高。由於經歷了冰河時期物種遷移以及島嶼地形隔離之故,演化出多樣而豐富的動植物生態,並擁有一定比例的特有種生物,共同在3000公尺雲霧上方的島嶼生存著。
本次課程將由蕨類專家郭城孟老師帶領大家走入合歡山,跟著郭老師的腳步閱讀合歡山的地景並進一步認識合歡山的蕨類、欣賞蕨類之美。
說明:本課程適合對於蕨類有基本認識者參加!
讓我們一起跟著郭老師的腳步認識蕨類、發現蕨類、欣賞蕨類之美!
【講座暫停公告】
在這次的分享中,台灣潛水將會分享海洋保育的相關理念、負責任的潛水旅遊、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保護大海,並同時無私分享我們目前的行動與成效;希望藉由將海洋帶進你的生活,影響更多人,一起愛上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