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嚴融怡
本篇是全書中與臺灣最密切相關的篇章。作者收集了自日本據台1897年設立氣象觀測資料到光復以後所統計的各項數據,以1980年作為許多氣候表現項目改變的分水嶺。1980年以後,不僅年均溫暖化呈現加速的現象,日夜溫差降低、相對濕度減少,發生大雪、結霜、起霧的日數均大幅度減少,顯現臺灣的氣候正朝向乾燥化邁進。但與此同時,區域性的降雨型態卻又朝向極端化的發展形式,且颱風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這些,均對臺灣的生態環境造成劇烈的衝擊。由於單位時間降水的不均勻,加上平時乾旱時期的增長,都對臺灣水資源的利用分配造成極為不利的因素。而臺灣地下水也自1980年代末期開始出現超限使用的情形。地下水的超限使用也造成了地層下陷的問題,其中雲彰地區的地層下陷已到了不可不注意的危險緊迫,未來五年內中南部地區的下陷趨勢很有可能會危及到高鐵的營運。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當快樂腳不再快樂> - 第貳章心得分享
作者:嚴融怡
最近台灣南部與蘭嶼才剛剛經歷天秤颱風兩次的襲擾與重創,前年莫拉克風災更是造成極大的災難。近幾年颱風的路徑越來越詭譎難測,也見證了氣候暖化所引致的不穩定天氣系統。當東亞屢受水災影響的同時,美國、南非卻遭受旱災所造成的嚴重農損,導致玉米與大豆等供應逐漸吃緊,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在近幾年表示過去不曾在緊急救援名單上的區域現在陸續加入求援的行列。南非的紅嘴奎利亞雀甚至為了保護其珍貴的水源領域,聚集上萬隻個體截擊想要入侵獲取水源的飢渴象群。也因此正如書中第貳章所述,全球暖化與氣候變化的腳步正在加速,也日益影響整個生態圈。
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當快樂腳不再快樂>第壹章心得分享
作者:嚴融怡
訂閱:
文章
(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