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當快樂腳不再快樂> - 第參章心得分享

作者:嚴融怡

本篇是全書中與臺灣最密切相關的篇章。作者收集了自日本據台1897年設立氣象觀測資料到光復以後所統計的各項數據,以1980年作為許多氣候表現項目改變的分水嶺。1980年以後,不僅年均溫暖化呈現加速的現象,日夜溫差降低、相對濕度減少,發生大雪、結霜、起霧的日數均大幅度減少,顯現臺灣的氣候正朝向乾燥化邁進。但與此同時,區域性的降雨型態卻又朝向極端化的發展形式,且颱風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這些,均對臺灣的生態環境造成劇烈的衝擊。由於單位時間降水的不均勻,加上平時乾旱時期的增長,都對臺灣水資源的利用分配造成極為不利的因素。而臺灣地下水也自1980年代末期開始出現超限使用的情形。地下水的超限使用也造成了地層下陷的問題,其中雲彰地區的地層下陷已到了不可不注意的危險緊迫,未來五年內中南部地區的下陷趨勢很有可能會危及到高鐵的營運。

氣候變遷也同時衝擊臺灣在能源利用與糧食生產的問題,由於臺灣的能源有98%都依靠進口,溫室氣體的排放更是名列世界前茅,要努力依循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的規範和要求,日後針對能源系統的改革是必須的。未來一但能源進口受到限制,或是潛在的自然災難(如國人最擔心日本福島核災的事件在台重演),都有可能造成臺灣能源的斷炊,能源多元化是未來的重要課題。而提升糧食的自給率同樣是在未來氣候糧災中非常重要策略,如果未來世界各地熱浪與極端降雨衝擊農業生產國家,則臺灣還未能將目前30%糧食自給率提升到70%,屆時將是十分危險的。臺灣在未來針對糧食作物的保種、育種(培育耐熱、耐旱、耐澇等作物)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時氣候變遷還會使得登革熱等熱帶病媒疾病更趨嚴重,強化現有公共衛生系統也是十分重要的。

由於全球暖化而使冰川消融,未來一但當北冰洋以及南極西大陸開始釋放大量融冰,則海水上升的幅度將遠勝於臺灣原有的地殼抬昇作用,也因此勢必衝擊沿海城市。在本章的篇末深刻描述了此一嚴峻的現實。未來十年到三十年當中,除了台中市因為有大肚台地做為屏障以外,其他南北主要城市如台北、台南、高雄、屏東等地幾乎都會在未來海水急劇上升中蒙受極大的危害。而其中受危害最大的則是蘭陽平原,由於蘭陽平原是全台唯一不但未受地殼擠壓而抬升反而受沖繩海槽張裂而持續下沉的平原區,也因此在未來海平面逐年增高而地面卻逐年下降的加成作用中,將成為臺灣淹沒最慘重的區域。大眾值得正視這個問題。宜蘭或許可以採用西歐城市面對海水上升中所運用的“浮動式城市”的方法,但由於宜蘭地形上的複雜,因此必須比歐洲要更加強浮動城市的固定錨釘以及對於海嘯方面的預警系統等。由於未來的百年洪氾將會如影隨形,未來再怎麼加高的堤防都可能不足以防範水患,近幾年城市周邊溼地和浮動城市概念已取代了堤防的觀念。


氣候變遷讀書會‧歡迎您一起加入
藉由讀書會的研習,期許能更加了解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形成的原因與我們日常生活模式的關聯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響。一同關切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的重要性,從我們自身做起,在生活中落實節能減碳。
導讀書籍:『當快樂腳不再快樂:認識全球暖化』(敬請自備)
時間:每月一次
詳情請來電洽詢:02-2369-1660 徐小姐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