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生態永續讀書會心得分享《北極熊不哭─讓生態永續的生物多樣性》 章節評介與感想 part 7

                

生態永續讀書會心得分享

《北極熊不哭─讓生態永續的生物多樣性》

章節評介與感想 part 7



By 嚴融怡

  第七章是本書的最後一個單元,標題是「目標共生的新思考方式」。其實這一章是總結之前六個單元的,這整本書一直都在告訴我們一些針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概念,而在此章,最重要的概念則是強調「與自然共生」。章節的一開始,便講到日本對於里山環境(近郊山林)的保護態度,里山在古代曾與日本人的農業生活息息相關,但到了現代,由於城市運作的方式截然不同,因此截斷了現代人與里山的關係,也造成現代便利生活與自然生態完全脫節的情形;因此日本在近幾年有人開始提倡重新正視里山價值。2010年日本提出『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認為日本人應該將古代的自然觀、自然共生的智慧和傳統,與現代智慧及科技加以整合,這種保留自然共生智慧的方式是很值得推廣的。在菲律賓少數民族:伊富高族的聚落中仍可見到一些傳統依附山林的生活方式。南美洲印加帝國後代克丘亞族的傳統草藥思想知識也是現今南美洲重要的文化遺產。作者認為學習過去的經驗,也是取得利用、管理土地與自然資源重要的智慧所在。
        而針對魚類護育則有一個詞彙叫做「護魚林」,也就是對魚貝類生產產生良好影響的森林。由於海岸森林常常會提供非常多的枯枝落葉、果實與碎屑物給魚貝類,魚類常會匯聚到海岸森林附近的水域,因此保護海岸森林對漁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環。近年來護魚林的概念也擴張到入海河流的上游森林,以達到完整一貫的生態保育。然後由於森林會透過河流匯流養份到海洋,以流入河川的森林落葉為養份來源的「食物鏈」,便可構成河川流經森林再到大海為止的「流域單位」。將主要水域(流域)當做概括單位,從相互依存的動植物、人類生活的觀點來表現地區系統的想法,即稱為「生物地區主義(Bioregion)」 ,這是將特定地區內氣候、環境與動植物資源發揮最大利益,同時也重視到地方文化和習俗、傳承的技術與傳統等社會資源的思考方式。像是目前日本「多摩‧三浦丘陵群」地區,便是這樣的區塊。在這全長70km、總面積700km2的寬闊地帶,居住了700萬人口的密集地,卻也四處散落分布著寶貴的自然環境,因而稱為巨大的綠色走廊。又因此一區塊從上空鳥瞰很像一隻瓶鼻海豚跳起的姿勢,因此又稱為「海豚丘陵」。生物地域主義當中所蘊含的觀念,就是將被視為整體區域的氣候、地區特色、生態系等,當作是一個基本的生活圈,並且盡力打造出讓物質得以在地區內循環的系統模式,以實現地區經濟活動、社會活動的獨立。在某些層面上,這與我們過去所在讀書會討論過的在地農業、地區農業自主、減短食物旅程等有別於現今全球化貿易過度遠距貿易、與過度大量生產型的農業,在觀念上有相近之處。
        本章節再次重申了過去所討論的增加自然能源,並減少非循環性能源使用的概念,畢竟未來石油生產不可能再有過去的高峰了,能源危機的問題其實一直是潛在如影隨形的。此外,發展太陽能基金、區域小型水力發電(取代大壩型發電,對自然環境的殺傷力較小)、智慧電網的發展(次世代送電網。從供給端與需要端兩側控制電力流向,可完成最佳化的送電網)也都有助於遏止氣候暖化並與保護生物多樣性之間有所聯繫。
        在本書中的最後也再次提到了守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這是全世界每一個團體乃至於每一個人的職責,就「深層生態學」的觀念而言:「所有存在的生命,都和人類一樣具有相同的價值,所以人類不能損害其他各種生命的固有價值」。雖然現階段為了說服眾人,遏止地球暖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等事務,而不得不以商業的價值來做換算與談論到市場的原則等,但這些其實僅是因為我們生活在現階段經濟主導型社會當中,要談論生態所必須要有的充其量的「手段」或「策略」,但真正要能讓地球的眾多生命延續,並且締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地球,則人類真正的意識必須要能夠達到對於各類生命的尊敬、愛惜與守護。我們必須時刻洞察到地球的極限,洞察各類聯繫上的危機,以防止生態系統的繼續惡化。當然在尋求地球生態安全的同時,也還是得要消除社會與經濟等不安定的要素,建構幸福的社會,這些其實都是一體的。地球其實一直都是一體的。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