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海洋孕育無數生命,擁有豐富資源,攸關國家和民生權益至鉅,在氣候調節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人與海之間也形塑出具有特色的文化。唐山過台灣,「六死、三留、一回頭」,凸顯先民渡臺的風險與勇氣。臺灣原住民和沿海居民傳統用海智慧和資源約制共享的觀念,永續性十足。諸多海洋產業中,台灣的遠洋漁業、海運和遊艇製造,在國際上表現優異,卻也面臨新的挑戰。兩岸對峙時,海岸戒嚴,使海洋與台灣的距離「若即若離」。解嚴之後,臺灣逐漸認清實質環境,開始邁向海洋,「海洋」出現在總統層級的政策中。經過接續的努力,臺灣的海洋專責主管機關終於成立。面對國內外新情勢,當前海洋的議題更見複雜多元。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海洋國家」,已是挑戰臺灣的嚴肅課題。講者以過去逾30年觀察、研究、教學和實務參與的經歷,分享聽眾,希望能啟發「海洋與臺灣」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