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永續讀書會心得分享
《北極熊不哭─讓生態永續的生物多樣性》
章節評介與感想 part2
by嚴融怡
《北極熊不哭─讓生態永續的生物多樣性》這本書的part2 “生活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緊密連結”,當中主要闡述由於人類的物質文明日盛,所開發耗損的資源空前之多,讓地球越來越難以支撐下去了。當中介紹了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將每個人「所需土地面積」來作為每個人所需物資的代替,這個指數就是所謂的「生態足跡」,生態足跡是將原本地球所具有的生產力與廢棄物收容力,和人類的消費量與廢棄量做比較,再換算成理念上的面積數值:全球公頃(Global Hectare, gha)。地球原本能支撐的範圍最多是每人1.8gha,但是現今全球人類的總平均,每個人卻需要2.7gha,很顯然已超過了地球的資源負荷,生態足跡當中又有很多是花費在過度的食物浪費,以及因為過長的食物里程所造成的資源損耗,這部份也是最近生態旅遊協會所積極推動的吃當地食材、吃當季食物、適量的飲食等,希望藉由改變人們在生活中的習慣以減少地球的資源負荷。
part2花了較大的篇幅在介紹因為我們不當的生活習慣所造成的生態破壞,像是油棕櫚的用途非常廣,果肉可以做棕櫚油作為食用,而胚乳提煉的棕櫚果仁油又可以使用在化工業的原料,也因此導致大量的雨林被破壞開發,為栽種油棕櫚。這個問題在我們第二場讀書會有較為深入的討論,像是油棕櫚是否可以被其他多種作物來替代?現行熱帶雨林與油棕櫚的邊界區已有一些試驗計劃是採用混合林的栽培方式,使得油棕櫚作物的四周能夠存在一些雨林植物,這樣的緩衝或可減少一些生態的衝擊。而在馬來西亞,過去為了培育油棕櫚,還使用了大量的農藥,近幾年也有引入倉鴞進行天敵防鼠的計畫,藉此減少農藥化學污染。而在化工方面的技術,過去合成橡膠與人造樟腦的發明曾經讓天然橡膠與天然樟腦的栽培漸趨沒落,油棕櫚的各類化學物質是否可以合成出來?只是這樣子的合成,是否又造成其他次生的環境問題?
另一方面,世界的漁業資源漸趨枯竭,書中提到即便國際自然聯盟(IUCN)認為黑鮪魚在近幾年將有消失的危機,然而日本在全世界依然是世界第一的鮪魚消費大國。我們則談到了臺灣的例子,根據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研究,臺灣的黑鮪魚越抓越小,因為我們的漁民常不等其長大就不斷捕捉鮪魚,長此下去,黑鮪魚將會有滅絕之災。而不只鮪魚,臺灣許多海魚也因為捕魚方式的過度傷害,而造成漁業資源日趨枯竭,近幾年,富基漁港的下雜魚正逐年的減少,臺灣人實在應該要重新檢討對於海洋保育的重視與實際的保護作為。
書中也提及了栽種棉花過度消耗水源所造成的鹹海大區域的消退,這個問題過去我們曾在氣候變遷讀書會做過討論。水資源的充足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條件,對環境友善的有機棉花栽培方式將可減少對水資源的消耗與汙染。書本也提及了日本木材的適度開採和應用其實是有助於環境保護的,同時也可做為地區經濟活化的策略。也因此在讀書會中我們反思了臺灣的林業,臺灣林務局是否可以開採自身的木材?現今臺灣的木材主要來自北美和東南亞,北美已有深具規模而既有的市場體系,如果我們臺灣真的重啟伐木經濟,能否找到自己的道路。而另一層面,臺灣的山老鼠問題仍然很嚴重,重啟本土木材經濟,又是否可能讓山老鼠找到新的出路?執法面需要注意哪些因素,生態面又需要注意哪些因素,這些都是很複雜的。
最後,本書提及了一些生物模擬(Biomimicry) 仿生技術實例,像是直升機源自蜻蜓的飛行原理,新幹線的集電弓構造源自於鴟鴞最長羽毛鋸齒構造對空氣的擴散,以減少30%的噪音。白蟻巢巢內溫度的恒定原理,有可能有助於未來的建築空調設計…等等。也映證了生物多樣性對我們不僅是資源的提供,更是許多科技構思的重要提供者。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