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第六期初階生態旅遊導覽人員培訓營
指導單位:交通部觀光局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一、 宗旨:
生態旅遊是一種旅遊的態度,除了在可能的狀況下應用食、衣、住、行中的綠色原則外,最重要的還是在旅遊過程中帶給遊客對到訪的景點、體驗的主題產生興趣,進而引發遊客對於在地的關懷以及對環境的關心。培訓生態旅遊導覽人員,向遊客進行專業的生態、人文解說,讓遊客自解說中領略大自然的奧妙及人文歷史的內涵,進而激發愛鄉愛土的心理。本會期望藉由本訓練提升臺灣國內導覽人員的素質,成為真正生態旅遊專業導覽人員,共同為提昇國內旅遊品質並維護臺灣生態美景之永續利用共盡心力。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永續生態講座】氣候暖化對台灣的衝擊與因應(9月11日)
台灣位在歐亞大陸與太平洋交界的北迴歸線處,獨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季風、颱風及周圍海流的交互影響,使得台灣的氣候一直有著複雜的變化形態。從歷史紀錄回度:台灣過去極端氣候發生的次數不多,災害的尺度、規模也較小,但隨著全球氣候不斷暖化的腳步,如今情況已全然改觀。台灣過去一百年的演變,就是現成的例子。我們夏季越發襖熱,冬季不再嚴寒,降雨分布日益不均,極端降雨事件層出不窮...
氣候暖化,人類將進入一波波氣候難民大遷徙的場景,台灣也無可迴避;這些現象將持續數百年,像一條單行道,沒有回頭路。
摘自《當快樂腳不再快樂─認識全球暖化》
|
||||||||||||
|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花蓮溪口濕地資源調查技術培訓(2012.9.13更正)
花蓮溪口位於花蓮縣第二大河川-花蓮溪與太平洋交會處,是花蓮縣最具特色的河口大濕地,也是東台灣的重要野鳥棲息地(IBA)。內政部營建署辦理劃定「國家重要濕地」作業上,也將花蓮溪口列為國家級濕地。藉由培訓課程培育濕地調查及保育守護員,透過長期調查監測關懷與守護花蓮溪口濕地。
花蓮溪口生態旅遊解說導覽人員訓練(2012.9.3更正)(已額滿)
花蓮溪口在內政部營建署辦理劃定「國家重要濕地」作業上,被列為國家級濕地,也是東台灣的重要野鳥棲息地(IBA)。生態旅遊是以友善環境的方式從事旅遊活動。本訓練課程藉由觀摩、體驗、實作,讓導覽員對花蓮溪口溼地生態環境、人文特色、濕地保育等主題有深入了解,以促進未來濕地生態旅遊的發展。
2012年7月19日 星期四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加映場)永續生態講座─馬祖生態與人文探索(已截止)
六月份講座─馬祖生態與人文探索,因受泰利颱風影響導致馬祖航班停飛,使原定講師余維道秘書長受困馬祖,當天改由生態旅遊導覽員徐玉玲小姐帶來精采分享。為彌補遺憾,本會定於7月19日再次邀請余維道秘書長分享最新、最Hot的馬祖生態旅遊資訊,歡迎各位報名參加。同時歡迎參加8月6-8日的「馬祖卡蹓─人文自然生態之旅」。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馬祖卡蹓─人文自然生態之旅(截止報名)
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2012.9.29-30 野生動物觀賞旅遊與保育國際研討會
野生動物觀賞旅遊與保育國際研討會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ldlife Tourism and Conservation
壹、 活動緣起:
所謂「Wildlife」,大多數人所浮現的畫面或許是大型哺乳類動物或是野生鳥類,然而「Wildlife」廣義來說,指的是在野外生長的植物與動物等自然資源。野生動物旅遊(Wildlife Tourism)則是以觀賞野生動物等自然資源為主的旅遊活動。從空中、陸地到海洋,包含有昆蟲、甲殼動物、魚類、爬蟲類、鳥類與哺乳類等都有可做為觀賞的目標物種。參與遊客在野地中欣賞野生動物迷人的外表、觀察其覓食或爭鬥行為等。較嚴謹之野生動物旅遊的定義中將釣魚、打獵、觀賞豢養動物(如動物園)等活動排除在外。觀賞野生動物的活動幾乎不會耗損天然資源,是具永續性的活動。臺灣灣自然生態資源豐富,極具發展野生動物觀賞旅遊之潛力,並值得大力向國際社會推廣,國際研討會的召開,透過邀請國際學者及專家來臺,有助於增加臺灣之國際曝光度,增強臺灣野生動物觀賞旅遊的國際吸引力。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永續生態講座】都會公園喬木賞(已截止)
生活在熱鬧的都會中要與自然親近也並不困難,
像是台北植物園、大安森林公園、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等都是容易前往欣賞自然的地方,喬木是植物中較大型較容易認識的一環,常見的如榕樹、樟樹、台灣欒樹、阿勃勒、大花紫薇、白千層、楓香...,隨著不同的季節各有著不同的風貌,讓我們一起認識、欣賞他們的美。
訂閱:
文章
(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