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新訊

2025 Oct 1
【內容簡介】 臺灣島嶼陸域面積約為全球的0.024%,而其生物多樣性約為全球物種數之1.5%,而其30%為臺灣特有種。另依臺灣特殊之地質、地貌結構,以及16族原住民亦可證明其文化景觀多樣性就單位面積而言為全球之屬一屬二。此獨特性就世界地理區位而言,實具有大偌的觀光旅遊潛在吸引力價值。 惟上述這些特色之彰顯,過去多停留在旅遊表層之視角上。唐‧柳宗元曰「遊者淺,觀其膚」,清魏源曰「人知遊山樂,不知遊山學,……遊山淺,見山膚澤,遊山深,見山魂魄」。此亦揭示了,今日臺灣的旅遊者要能更深化,觸動不同受眾之心,則有必要再自「景觀生態單元」之特性中,予以整合組構成更多元光譜。在時空歷史、地景變遷與文化歷史演替中,如何與山川河海進行多向度之交織分類,並從中粹取出一種與時俱進之「旅遊資本」。 16世紀前,未開發的整個福爾摩沙可能可以被定位為「世界自然遺產」,而今在發展之進程中,吾人似應再重新對其本質性之自然與人文資源作一全方位之調研、剖析、梳理,並融入當代科技與旅遊社會心理學知識。以俯視、平視與仰視之不同視角,來擘劃這顆尚未琢磨精湛之「旅遊天狼星」。

2025 Aug 25
【內容簡介】 文化部自2020年起推動「文化帶路」,以回溯臺灣歷史文化脈絡尋找主題,逐年建立文化遊程,作為推動文化觀光核心內涵,讓文化帶路,邀請民眾走入深度文化之旅,體驗美好臺灣。延續2023年基於糖業與茶業等臺灣文化路徑主題各6條文化遊程;2024年基於熱門影視作品主題之10條文化遊程;2025年正以北回歸線臺灣段為主題,探索臺灣北回歸線文化路徑並規劃遊程,北回歸線穿越全球22個國家,多為沙漠、草原等乾燥環境,唯獨臺灣,受季風帶來豐沛水氣、熱帶暖流創造溫暖濕潤環境及板塊擠壓形成唯一最高海拔山脈「高山島嶼」,讓臺灣擁有熱帶、溫帶、甚至寒帶自然景觀,造就複雜而多樣生態系,也塑造多元人文風貌與性格,這些臺灣獨特故事,深具國際旅遊魅力。

2025 Aug 1
【講師】郭城孟 教授 /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名譽理事長 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認識從來沒有去過的土地,首先要了解它的地質史、才能了解目前的地形及地質;接下來是了解過去到現在的氣候變遷,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展現的景觀也會有所不同;然後了解它的生態,從演化的角度,生態是有其特殊的組成紋理的。 地景的形成,一定跟它的土地的形成有關,除了地形、地質外,也與氣候有關,不同的氣候地區以及不同形式的演化過程,都會帶來不同的生態。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那就是人文,不同時期的人文發展,可能會改變也或是創造出更多樣的地景。 臺灣地景的異質性高,全世界很少有像臺灣這樣生態歧異度這麼高的,連帶的臺灣生活地景的異質性也很高,我們要怎樣去讀懂臺灣的生活地景?這次將從陸上及海上閱讀龍洞灣(鼻頭及龍洞),瞭解灣澳漁村生活地景。

2025 Jun 27
【主講】方華德 / 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研究助 當夜幕降臨,自然界正上演著一幕幕璀璨的「光之饗宴」!本次講座以「微光輕旅行」為主題,帶您穿越山海,探訪世界各地令人驚艷的微光秘境。從臺灣出發,我們將前往馬祖列島,欣賞夢幻藍眼淚、閃爍如星河的海螢沙灘,以及點亮野地的神秘雌光螢。接著,前進日本伊豆群島中的神祕島嶼八丈島,探索螢光真菌的生態奧秘;在富山灣,將目睹大量螢烏賊的奇幻藍光,這是讓在地人都為之瘋狂的絢爛景象。最後,遠赴南半球的古老大陸澳洲,尋訪幽暗洞穴中藍光蟲的夢幻星幕。透過生動的影像、生態小知識與實務經驗,我們將為您揭開這些微光生命的神秘面紗。 無論您是熱愛自然的旅人,還是對生態感興趣的朋友,這場講座都將讓您對微光世界有更深的理解與體驗。誠邀您與我們一起踏上這段探索之旅,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光影!

2025 Jun 6
【主講】何麗嫺 / 中鼎集團永續長 無論您是熱愛自然的旅人,還是對生態感興趣的朋友,這場講座都將讓您對微光世界有更深的理解與體驗。誠邀您與我們一起踏上這段探索之旅,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光影!全球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損失,正日益威脅我們的生存與發展。隨著氣候災難的加劇,如野火、降雨不均和水資源短缺,企業的責任已不僅限於減碳。如何在推動企業永續發展的同時,融合自然生態保護與生物多樣性,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本講座將介紹中鼎集團如何在實現淨零碳排放的同時,推動自然正向行動及生物多樣性計畫「鼎力綠水生命力」。中鼎集團永續長何麗嫺將分享實際案例,從再生水廠建設與生態保育行動,到與民間團體合作推動的生物多樣性計畫,展示企業如何將永續理念融入核心業務,並實現環境、社會與經濟的長期共贏。

2025 Mar 18
【內容簡介】 臺灣處於熱帶與亞熱帶的交界,生態環境變化很大,具有垂直分化的生態帶之外,低海拔也有其地區性的水平分化現象,加上各地區都深受小地形變化的影響,在短距離或小範圍卻擁有多樣生態環境是臺灣的一大特色。 臺灣形成多樣性如此高的地景樣貌,和地質、地形、氣候、生態有關,且彼此相互影響。尤其低海拔地區跟人文歷史發展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不同特性的生態環境,如海岸、河口、不同海拔的森林、丘陵地、農村、沙地、岩壁...等,有著不同的植物群像,透過郭老師從一棵植物的小尺度的角度,來解讀環境背後的意義。 【主講】郭城孟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名譽理事長 【時間】2025年4月10日(四) 晚上18:45-20:45 【地點】 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三段41號3樓 (捷運文湖線中山國中站步行約5分鐘,La New 三樓演講廳) 【報名】 現場與線上同步,現場因座位有限將保留30個座位給本會會員。 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fec767cff167ee245 【費用】免費 【說明】 本講座可能會有螢幕肖像露出的情形,本活動完成提交報名之同時,即為同意授權本課程活動期間,主辦單位得使用參加活動者之肖像權。 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課程網址於講座前另寄EMAIL通知。 歡迎捐款支持協會辦理生態旅遊講座。劃撥帳號:19590911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2025 Feb 20
敬致各位會員朋友: 又逢春暖花開之際,一年一度的會員大會要和大家見面囉!這是一個專為會員量身訂做的聚會! 《第十屆第二次會員大會》謹訂於114年4月19日(星期六)召開,除了例行的會務討論外,安排中山樓及草山水道藍寶石泉參訪活動,敬請您務必撥冗參加。 本會會員遍佈全台各地,平時在各自的領域及工作崗位上為推動生態旅遊而努力,可藉此相聚一堂,我們期待與您的相見歡!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敬邀 《第十屆第二次會員大會》 會議時間:114年4月19日(星期六) 會議地點:陽明書屋大忠館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陽明山中興路12號 活動流程: 08:45~09:00 集合出發(接駁點:劍潭捷運站出口2) 09:00~10:00 車程(劍潭捷運站→中山樓) 10:00~11:30 中山樓導覽 11:30~12:00 車程(中山樓→陽明書屋) 12:00~12:20 會員報到 、領取餐盒(地點: 陽明書屋大忠館) 12:20~14:00 第十屆第二次會員大會 /午餐/會員交流 14:00~ 會議結束,參加會後參訪《草山水道─藍寶石泉導覽》或搭乘接駁車返回劍潭捷運站 其他注意事項: 敬請線上回覆出席與否,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fe6967b3069e8cb6d 仰德大道假日有交通管制,無通行證者無法開車上山,請大家多利用大眾運輸或搭乘接駁專車! 接駁車上/下車點:捷運劍潭站出口2 響應環保,敬請自備水壺或水杯。 不克參加之會員,請填寫委託書後傳真(FAX:02-25151907)或拍照掃描後EMAIL至eco.tourism@msa.hinet.net 回協會。 個人委託書下載 ※ 歡迎非會員加入,請參閱入會方式: http://www.ecotour.org.tw/p/blog-page_5829.html 《草山水道─藍寶石泉導覽》 時間:4月19日(星期六)下午14:00~16:30 路線:陽明書屋→(車程)→陽明天主堂→藍寶石泉→(原路折返)陽明天主堂→陽明天主堂→(車程) →劍潭捷運站 名額:限定40人,以會員優先 行程:

2025 Feb 19
【內容簡介】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極端氣候變化的時代,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資源枯竭、生態系統遷移受到威脅,正在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惡化速度,無處不在的城市化現象,正影響著我們的環境。我們的城市及其基礎設施如何適應環境快速變化的條件,是21世紀規劃和設計的主要挑戰。 只有當我們了解了人類生存環境系統的複雜性和整體性時,真正面對自然,認真「以自然為本」的務實環境建設,才是道德的,更是必要的。 身為一個環境景觀設計師,僅以「台北市東區門戶市民大道七段上的南港新新公園」、「新北市板橋浮洲合宜住宅開放空間」、「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的水資源與生態環境」為案例,介紹NBS以自然為本,在都市環境裡因應極端氣候的景觀設計實踐。 【主講】潘一如/環藝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負責人&設計總監 【時間】2025年3月4日(二)晚上19:00-21:00 【報名】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 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fe6b67b53d66e4dff 【費用】免費 【說明】 為線上講座,可能會有螢幕肖像露出的情形,本活動完成提交報名之同時,即為同意授權本課程活動期間,主辦單位得使用參加活動者之肖像權。 Google Meet 以 gmail 帳號登入,若尚未申請Gmail帳號者請於講座前完成申請。 課程連線網址於講座前另寄EMAIL通知。 歡迎捐款支持協會辦理生態旅遊講座。劃撥帳號:19590911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2024 Dec 29
【內容簡介】 臺北市有許多老房子,老庭院,藉由文化局以各種形式保存著,也保存著建築物周圍的老樹與其生態。芝山岩展示館也是文化局藝文館所之一,藉文化部專案『都市尋蹤者』協作平台,至今六年持續每個月進行藝文館舍的生態調查,以植物,昆蟲與鳥類為目標,嘗試勾勒都市人與生態環境的深層關係。 過程中,除了用影像與數位化物種的統計外,亦嘗試藉由不同的體驗方式,讓更多人感受臺北城市的生態與文化魅力,並於2024年11月至12月舉辦成果展示,六年的過程中亦參考相關案例,藉以呈現都市人與生態環境的依存鏈結。 【主講】李明晃 / 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芝山岩管理處處長 【時間】2025年1月16日(四)晚上19:00-21:00 【報名】 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 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db416760ea03a8b77 【費用】免費 【說明】 為線上講座,可能會有螢幕肖像露出的情形,本活動完成提交報名之同時,即為同意授權本課程活動期間,主辦單位得使用參加活動者之肖像權。 Google Meet 以 gmail 帳號登入,若尚未申請Gmail帳號者請於講座前完成申請。 課程連線網址於講座前另寄EMAIL通知。 歡迎捐款支持協會辦理生態旅遊講座。劃撥帳號:19590911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2024 Dec 13
2024 年 12 月 12 日(星期四),「臺灣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聯盟」於臺北 NGO 會館宣布正式成立,聯盟現階段成員包含全臺 65 個在地社區部落(44 個生態旅遊組織),以及 10 個專業培力輔導團隊,以「提升專業知能」、「維護品牌價值」、「推動產業發展」、「促進國內外交流」為聯盟宗旨,期推動生態旅遊永續發展,成為國際深入臺灣里山里海的橋樑,引領民眾閱讀臺灣深度之美。 成立大會現場與會來賓包含立法委員張雅琳、徐富癸及監察委員田秋堇、施錦芳親臨現場,立法委員吳思瑤、林岱樺、陳冠廷、盧縣一等派員代表,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暨各國家公園管理處(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台江、海洋、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暨各分署(新竹分署、臺中分署、南投分署、嘉義分署、屏東分署、臺東分署、花蓮分署、宜蘭分署)、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交通部觀光署暨各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東北角及宜蘭海岸、北海岸及觀音山、參山、雲嘉南濱海、大鵬灣)、農業部農田水利署七星管理處、各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區公所等政府機關單位,以及生態旅遊相關學者專家、NGO 組織團體、旅行社、企業組織等合計近 180 人共同參與。 立法委員張雅琳表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生態旅遊的重要根本,國際間有許多國家運用地區特色發展,建立民眾對於故鄉的連結,也能藉此向遊客宣傳鄉村旅遊。透過生態旅遊能更加深入認識地方特色,期待本次聯盟成立,讓臺灣各地方生態旅遊夥伴共學、共好,共同迎向更好的局面,一起帶領臺灣走向世界。 立法委員徐富癸表示,生態旅遊與社區營造在台灣推動了 20 多年的時間,今天可以組成聯盟結合產官學界,一起互動與合作,非常期待後續可以讓地方創生政策繼續支持臺灣底層推動生態旅遊的社區組織,讓臺灣越來越美,臺灣生命力更強大。 監察委員田秋堇表示,臺灣是一艘生態方舟,具備推動生態外交的潛力,保育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創造美好的生態旅遊經驗。今天聯盟成立見證了臺灣社區民間力量的團結,期待未來在此臺灣生態旅遊的基礎下,共同守護臺灣美好的社區與生態環境。 監察委員施錦芳表示,屏東縣社頂部落是民國 95 年在墾丁國家公園服務時用社區營造精神推動生態旅遊,成為全國第一個生態旅遊示範社區的重要案例。期許政府不要用績效來看生態旅遊,而要採目標管理;也希望社區對於生態旅遊服務品質應更為要求,不要因政府支持就自得意滿。生態經濟學、生態旅遊是最好的詮釋,未來應與 ESG及低碳永續趨勢結合,一起攜手往前行,將生態旅遊推銷至企業與國際。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陳貞蓉代理署長表示,生態旅遊需要陪伴,二十多年前屏東社頂部落的成功,帶動了其他社區發展以及對環境的關懷,國家公園是以保育為核心,所以一定要發展生態旅遊,讓更多遊客認識自己居住的地方,能夠心生喜歡自己的地方,就會保育它。今天參與聯盟成立,就是國家公園署從昔日國家公園社區的小聯盟提升到大聯盟,希望後續聯盟夥伴能呼朋引伴,推動低碳旅遊朝 2050 淨零碳排邁進,為臺灣創造更多寶貴的價值。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澔貞副署長指出,維護森林環境,發揮森林生態系多元服務價值,創造山村綠色經濟為林業保育署的重要政策方向。長期以來,林業保育署與旅宿、交通業者、NGO 團體等簽署策略聯盟契約,共同推動生態旅遊產品與活動,建立生態旅遊策略聯盟,並透過各輔導團隊的協助,幫助山村部落發展解說導覽與規劃體驗活動,為生態旅遊的發展奠定基礎。非常期待透過今天成立的「臺灣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聯盟」,將生態旅遊產業在臺灣更發揚光大,為旅遊產業與山村創造綠色工作機會,提振經濟,並提高社會大眾對於森林生態系多元服務價值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認同,進而響應與支持自然保育及永續發展。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宋麗茹技監表示,我們的生存環境與大自然密不可分,尤其原住民和自然生態彼此的互動關係更加重要,部落族人是生物多樣性的守護者,在部落可以推展歲時祭儀、文化慶典、部落生態導覽等旅遊活動。此外,部落社區長期以來也推動農業和文創轉型,但過程中卻往往面臨部落手工商品價格高、農特產品種類繁多但品質不穩定、旅遊人數不多無法永續經營等諸多困境。臺灣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社會,本次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結合,期待能夠整合全臺各方資源、各地區特色,並透過跨部會合作,讓臺灣生態旅遊內涵更加豐富,讓生態旅遊成為未來發展亮點。 交通部觀光署方正光主任秘書表示,在臺灣生態旅遊與社區營造都推動超過 20 年,今天透過臺灣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聯盟力的協助下,將二者整合起來,透過社區的參與加值,一起結合政府的力量,今年臺灣入選國際百大旅遊目的地就有 9 個單位,另臺灣也入選英國雜誌票選全世界最嚮往的島嶼,希望後續大家一起努力讓世界看到臺灣生態旅遊的魅力。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張金龍校長表示,屏科大社區林業研究室團隊投入社區近 20 年,過程中促成產、官、學、社區建立夥伴關係,攜手合作,一起從無到有建立臺灣生態旅遊本土操作模式,因為生態旅遊的推動,讓國家公園、國有森林周邊社區,找到社區參與保育與促進地方經濟的共生發展,直到今天研究團隊仍持續輔導陪伴高屏地區超過 20 個以上的社區。以永續為核心、社區為本的生態旅遊,帶給偏鄉地區很大的改變,透過生態旅遊來保全與活用里山資本,在產官學與社區通力合作下,逐步培力與建構社區經營組織,開創地方經濟。生態旅遊不只為地方開創永續發展的方式,同時也提供學生很好的學習機會,幫助學生學到豐富的在地知識與可貴的地方經驗,甚至畢業後發揮所長,在社區創業、扎根,符應現代社會強調的永續、地方創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等趨勢。 聯盟共同發起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郭育任理事長表示,臺灣的生態旅遊可說是匯聚里山里海精華而成的差異化旅遊產品,對國內外遊客皆具有高度吸引力,但一直以來生態旅遊地仍以社區為範疇各自經營,尚未整合開創更大的產業格局,就市場角度不利產業長久發展,生態旅遊永續經營不能單打獨鬥,需要與區域連結創造產品與服務的多元與豐富性。臺灣的生態旅遊實務推動,往往面臨勞動力不足、青年人口流失、社區人口老化、社區產業凋零及行銷能量不足、缺乏經驗交流與傳承等困境。為突破上述困境,倡議由各生態旅遊地之輔導團隊及部落社區攜手組成「臺灣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聯盟」,並納入推動生態旅遊及地方創生之政府機關為聯盟成員,期以聯盟作為整合平臺,推廣行銷臺灣生態旅遊地社區產品、提供社區培力增能及互相交流之機會,讓民眾可以透過生態旅遊更加認識臺灣每一寸土地,也透過生態旅遊為臺灣各地社區生態與文化保存貢獻己力。 聯盟共同發起人-屏科大森林系陳美惠教授表示為達成上述目標,聯盟制定 7 項主要任務作為指導方針,後續將以此七項任務推動臺灣的生態旅遊社區成為里山根經濟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磐石: 一、臺灣生態旅遊地和地方創生組織之間的交流學習、理念溝通、信念支持、惕勵分享,以共同維繫品牌價值。 二、臺灣生態旅遊地、地方創生組織及相關輔導團隊之人才、技術、知識等經驗交流與傳承。 三、對社會大眾的生態旅遊和地方創生教育推廣,以及推廣行銷各生態旅遊地和地方創生組織之遊程、活動、商品或農特產等。 四、各生態旅遊地和地方創生組織之遊程、活動、商品的互通或串連,以及行銷的合作。 五、遊說、交涉及相關議題推動,擴大對社會的影響力,參與政府相關的法規、政策、制度之制定。 六、建立區域保育網絡,作為社區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以及保全與活用里山資本的具體示範。 七、成為國際深入臺灣里山里海的橋樑,以生態旅遊引領國內外民眾,閱讀臺灣深度之美。 此外,聯盟也共同提出三點對政府的訴求與建議: 一、修訂發展觀光條例,新增「特定地區小旅行專章」(可參考日本地域限定旅行業辦法),降低區域限定旅行社門檻,以支持區域型遊程串連、觀光活動,鼓勵青年投入地方創生事業。 二、國家地方創生預算應有一定比例,支持以社區為主體的生態旅遊發展,包含觀光行銷、產品研發、人才培訓與營運提昇。 三、聯盟已建立全國第一個生態旅遊平台(網站),經過嚴格的篩選已網羅長期耕耘生態旅遊的社區組織,這些組織已具生態旅遊地基本能力與訓練,且長期投入地方環境巡護監測、社區營造與社區照護等工作,建議政府應支持網站更加健全,成為臺灣對國內外重要的生態旅遊露出窗口,透過聯盟的把關,讓國人可以安心體驗生態旅遊產品。

2024 Nov 25
恭喜本會郭育任理事長榮獲「林業及自然保育署」【113年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的殊榮,可喜可賀,實至名歸! 郭理事長早在96年即曾獲得這個獎項,一路以來郭理事長念茲在茲如何以生態旅遊為地方創生,活化在地經濟,協助更多的社區、部落重塑地方特色、文化與自然資源,提升青年返家的可能性。 在11/23的頒獎典禮上郭理事長將此榮耀獻給社區夥伴們,也強調【Leave no one behind】的信念~~ 「阿里山、能高、丹大、大雪山、拉拉山的夥伴們,我們得獎了!」 「我是代表這些社區跟山村的夥伴來領這個獎,因為它不是我個人的獎項,這是所有的對於社區為本,希望能夠推動台灣山村長期發展的夥伴們的一個共同的獎項。」 「我們都知道以社區為本的生態旅遊是一個國際趨勢,它不單單只是體現旅遊的過程,很多人就說生態旅遊交給旅行社就好了,其實我們都知道旅行社是要求的是社區裡的菁英組成的絕佳產品,但生態旅遊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把需要協助的更多的社區夥伴給提升跟帶動起來,讓他們能夠變成長期綠領,而且關懷環境,支持環境的一個工作者,所以生態旅遊是一個遊客提升,是一個社區DNA的挖掘跟社區夥伴長期的生根,更多的是對於環境關懷的一些工作,非常開心在這一段時間裡很多夥伴的共同努力…..」

2024 Nov 20
內政部於113年 11 月 22 日(星期五)辦理《臺灣‧北回歸線之巔/福爾摩沙永續軸帶推動建構論壇》,探討主題涵蓋自然保育、多元文化、生態旅遊、全民教育、地方創生、經濟產業與偏鄉關懷等面向,並研商政府與企業ESG及民間團體合作平台之建構,長期共同推展福爾摩沙永續軸帶。 福爾摩沙北回歸線永續軸帶的主要建構緣由有三: 一、永續是國際趨勢,臺灣需要有可以代表臺灣自明性、而且具備國際視野的長期永續品牌。 二、臺灣北回歸線所涵括的南北180公里軸帶擁有世界級的環境特色,其經過的12個縣市也是經濟、教育、老齡人口特別需要關注的地區。 三、永續發展不能單打獨鬥,整合運用過去政府部會的重要施政成果,建構公私協力對話平台,鏈結政府政策引領企業ESG與民間NGO的長期關懷,才能成就臺灣的永續發展。 本次論壇將由行政院同時啟動政府與32個臺灣企業ESG及38個民間團體代表的合作儀式,並以「資源保育與環境管理」、「多元文化與人文美學」、「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全民教育與環境學習」、「身心韌性與健康促進」等5個向度,共同研討福爾摩沙永續軸帶之未來推動方向。 《臺灣‧北回歸線之巔/福爾摩沙永續軸帶推動建構論壇》 直播連結: https://youtube.com/live/VK3IiIVQJeI?feature=share

2024 Nov 13
【內容簡介】 蓮華池為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在中臺灣的一個研究中心,位於南投縣魚池鄉,海拔約在 576至925 公尺之間,面積達461公頃,園內具有 600 多種的原生植物,也保留日據時代的藥物植物標本園,此外,蓮華池也協助周邊社區透過環境友善發展苦茶油、菌蕈類或蜂蜜等森林產業,形成在地獨特里山地景。 過去幾年來,透過建置以蓮華池為基地及結合周邊產業地景的里山療育村,發展結合森林療癒以及園藝治療的「林園療育」,希望在後疫情時代,蓮華池與周邊社區能成為以「療育」為主軸的里山經濟示範區。 里山經濟實踐於療癒產業鏈的形成,藉由療癒產品研發與行銷、林園療癒行程體驗及療育課程培訓等永續提升林園療癒的價值與功效,希望能讓到訪遊客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療癒能量外,更能達到振興山村經濟之目的。 【主講】吳孟玲/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副所長 吳孟玲博士,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病蟲害學研究所,現任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副所長,曾獲得第36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與「行政院模範公務人員」的殊榮。吳博士也是臺灣首位獲得ISA國際樹藝協會認證的樹藝師及風險評估師。吳博士致力於發展都市林樹木保護研究與綠生活療癒效益,本次分享內容介紹林業試驗所的森林療癒場域,特別是南投蓮華池研究中心林園療癒之分享。 【時間】2024年12月19日(四)晚上19:00-21:00 【報名】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 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dad067286b4cdf463 【費用】免費 【說明】 為線上講座,可能會有螢幕肖像露出的情形,本活動完成提交報名之同時,即為同意授權本課程活動期間,主辦單位得使用參加活動者之肖像權。 Google Meet 以 gmail 帳號登入,若尚未申請Gmail帳號者請於講座前完成申請。 課程連線網址於講座前另寄EMAIL通知。 歡迎捐款支持協會辦理生態旅遊講座。劃撥帳號:19590911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2024 Oct 24
【內容簡介】 說起濕地,你會想到甚麼?豐沛的水產,美麗的鳥類,可怕的鱷魚,蚊蠅滿天的天色,味道不良的泥沼,又或者是荒煙漫草,乏善可陳的地景。 全球濕地面積估計為 12.1百萬平方公里,約占地球陸地面積的 6-7%。 約有 40% 的動植物物種依賴濕地生存。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瀕危物種依賴濕地棲息。濕地系統(特別是泥炭地)儲存了全球 35% 的陸地碳儲量,相當於全球森林儲存量的 兩倍。濕地支持全球超過 10億人的生計。世界上大約有 19% 的鳥類物種依賴濕地,濕地是多種遷徙鳥類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但近50年來,全球約有 35% 的濕地消失。因此濕地保育工作與教育工作刻不容緩。WLI(Wetland Link International,國際濕地聯繫網絡) 是一個全球性的濕地教育中心網絡。由英國的野生動物與濕地信託基金會(WWT)於1991年發起。現在已經有超過三百個濕地中心加入該組織。讓我們一起探討其他各國為濕地保育與教育努力的夥伴,他們的特色與有趣之處。 【主講】陳仕泓總幹事 / 台北市野鳥學會【時間】2024年10月24日(四) 晚上19:00-21:00 【報名】 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 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da1b66f0e32c2528d 【費用】免費 【說明】 為線上講座,可能會有螢幕肖像露出的情形,本活動完成提交報名之同時,即為同意授權本課程活動期間,主辦單位得使用參加活動者之肖像權。 Google Meet 以 gmail 帳號登入,若尚未申請Gmail帳號者請於講座前完成申請。 課程連線網址於講座前另寄EMAIL通知。 歡迎捐款支持協會辦理生態旅遊講座。劃撥帳號:19590911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2024 Oct 21
【內容簡介】 根據「自然食物」期刊(Nature Food)於2021年發表的文章,全球糧食體系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為了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永續農業與永續飲食的生活轉型至為關鍵。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報告指出,每人每天只要吃一餐蔬食就可以為地球減碳約2公斤,是個人最容易實踐的永續行動。 我們是綠色餐飲指南,由農糧署2019年起協助推動,目前已經串連起超過400家的綠色餐廳以及有機店等共同推動有機、環境友善的夥伴們,且於2022年起開始協助企業員工餐廳轉型,目前也約20家企業正在進行轉型中。希望透過這次的分享,讓更多生態旅遊的夥伴們理解,透過吃也可以照顧環境! 【主講】何佳穎 / 綠色餐飲指南共同創辦人 / 永續食材推廣協會理事長 【時間】2024年11月13日(三) 晚上19:00-21:00 【報名】 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 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da7d671601ca0ef00 【費用】免費 【說明】 為線上講座,可能會有螢幕肖像露出的情形,本活動完成提交報名之同時,即為同意授權本課程活動期間,主辦單位得使用參加活動者之肖像權。 Google Meet 以 gmail 帳號登入,若尚未申請Gmail帳號者請於講座前完成申請。 課程連線網址於講座前另寄EMAIL通知。 歡迎捐款支持協會辦理生態旅遊講座。劃撥帳號:19590911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2024 Aug 21
【內容簡介】 臺灣森林覆蓋率60.71%,但國產材自給率只有約1%,因此振興臺灣林木產業、推動永續森林經營至關重要,尤其對接2050淨零排放的國際目標,增加森林碳匯是臺灣邁向淨零轉型的關鍵戰略,更是歷次COP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屢屢提及減緩氣候變遷的要角。然而,森林與氣候都是複合的議題、綜合的科學,且臺灣已形成「伐木是不環保」的社會氛圍,如何透過結合環境教育、永續林業、生態監測、生態旅遊等專業者所共同發展出的活動方案,引領大眾走入林業現場、與達人對話、在趣味的經驗中了解複雜的議題,是目前越來越受歡迎的產業體驗旅遊型態,也越來越多企業將此視為減碳計畫、ESG推動的內部培訓與溝通機會。我們期待打開林場大門,讓地球公民們理解:森林經過有計畫、負責任的管理,是解決當代環境問題的重要解方! 【主講】李芝瑩老師 / 斯創教育工作群執行長 【時間】2024年9月24日(二) 晚上19:00-21:00 【報名】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 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d9b366c2c50b1db11 【費用】免費 【說明】 為線上講座,可能會有螢幕肖像露出的情形,本活動完成提交報名之同時,即為同意授權本課程活動期間,主辦單位得使用參加活動者之肖像權。 Google Meet 以 gmail 帳號登入,若尚未申請Gmail帳號者請於講座前完成申請。 課程連線網址於講座前另寄EMAIL通知。 歡迎捐款支持協會辦理生態旅遊講座。劃撥帳號:19590911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2024 Jul 30
【內容簡介】 東源濕地位於東源部落的外圍,排灣族語稱為pudung。本次演講講述講者從1999年起,投入東源濕地淡水泥沼研究開始,與東源部落結下之不解之緣。隨著牡丹水庫的興建,位於上游的東源部落被劃設為水質水源保護區,原本的水稻產業沒落,轉而為休耕補助種植野薑花,意外成為另一處美麗的地景,東源部落民眾透過牡丹鄉公所與外部輔導單位的陪伴,一路從參與生態調查監測,發展生態旅遊遊程,以及目前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過程中歷經的挑戰、質疑、在地思考與轉折,而牡丹鄉公所與社區青年如何在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相關的經驗可以提供想發展生態旅遊的社區參考與借鏡。 【主講】莊孟憲 / 蛙趣自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 負責人 【時間】2024年8月20日(二) 晚上19:00-21:00 【報名】 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84d95666a339ed588a2 【費用】免費 【說明】 為線上講座,可能會有螢幕肖像露出的情形,本活動完成提交報名之同時,即為同意授權本課程活動期間,主辦單位得使用參加活動者之肖像權。 Google Meet 以 gmail 帳號登入,若尚未申請Gmail帳號者請於講座前完成申請。 課程連線網址於講座前另寄EMAIL通知。 歡迎捐款支持協會辦理生態旅遊講座。劃撥帳號:19590911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2024 Jun 19
【內容簡介】 效益主義學家傑瑞米·邊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指出,快樂與幸福才是人類真實的效益與價值;基於喜愛與關懷動物,邊沁特別關心動物權。遊憩經濟學之父約翰‧ 司徒‧ 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認為土地的價值不只是生產,還有美好環境的遊憩價值、及多樣性的生物棲地價值。瑞秋·露易絲·卡森(Rachel Louise Carson,1907—1964)說:維護大自然的美好是她一生最重要的事。美好的環境可以視為人們的真實資產,生態系統暨生物多樣性倡議說明世界各國應“Making Natural’s Value Visible”。本次演講,將從小琉球綠蠵龜棲地保育與生態旅遊、新竹17公里海岸維護及遊憩效益、石虎棲地保育、鰲鼓濕地保育與開發之評估等案例,說明台灣的自然價值與生態旅遊之非市場效益,希望分享給愛好大自然的會員:台灣的自然價值與生態效益評估相關實證研究。 【主講】闕雅文教授 / 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時間】2024年7月30日(二) 晚上19:00-21:00 【報名】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84d8dc665e91cc10378 【費用】免費 【說明】 為線上講座,可能會有螢幕肖像露出的情形,本活動完成提交報名之同時,即為同意授權本課程活動期間,主辦單位得使用參加活動者之肖像權。 Google Meet 以 gmail 帳號登入,若尚未申請Gmail帳號者請於講座前完成申請。 課程連線網址於講座前另寄EMAIL通知。 歡迎捐款支持協會辦理生態旅遊講座。劃撥帳號:19590911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2024 Jun 17
台灣是坐落在北迴歸線上一座獨一無二的島嶼,擁有雲霧繚繞的森林和高山,孕育豐饒珍貴的生物多樣性,正是生態旅遊的最佳自然資源。因此本會與臺灣野鳥保育協會即將於6/22本周六下午13:00-17:00,辦理一場【622生物多樣性 北台灣夏季論壇】 旨在 迎接世博機遇,倡議台灣假期:催生2025生態旅遊年 《622生物多樣性暨生態旅遊北台灣夏季論壇》 時間:2024年6月22日(六)13:00-17:00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捷運中正紀念堂站1號出口步行5分鐘) 活動流程: 12:30 報到 13:00 開幕式 主辦單位致歡迎詞 貴賓致詞 13:30 主題演講(一)臺灣如何成為生態旅遊的金雞母?/翟鵬 博士 14:00 博物館在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角色:臺博館之策略與行動/許毓純 組長 14:20 小燕鷗保育在桃園/吳豫州 榮譽理事長 14:40 關渡自然公園經營的機會與挑戰/何麗萍 處長 15:00 中場休息 會場外走廊提供熱咖啡/冰紅茶 請自備環保餐具 15:20 主題演講(二)福爾摩沙北迴歸線的特色與生態旅遊/郭育任 理事長 15:50 生態旅遊,由友善鳥類生存環境談起/悠鶴旅遊-許建忠 總經理 16:10 看見台電,生態饗宴/温桓正 處長 16:30 綜合討論 16:50 閉幕式 17:00 珍重再會 指導單位:環境部、經濟部、內政部、交通部、農業部、文化部、國科會、外交部、僑委會 主辦單位:臺灣生態旅遊協會、臺灣野鳥保育協會 贊助單位:鶴悠旅行社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臺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台灣島永續發展協會,台灣城鄉發展協會,中台灣教授協會、台北市野鳥學會、桃園市野鳥學會,汐止社區大學、林口社區大學,土城社區大學,樹林社區大學 網路報名連結,免費參加 https://forms.gle/UQDQkGTXyt2WQimB8

2024 Jun 6
【簡介】 透過印尼生態旅遊網絡 (Indonedia Ecotourism Network)的統籌,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在郭育任理事長帶隊下,於今年5月期間,完成一場豐盛的部落社區型生態旅遊學習交流之旅。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群島國家,無論在大地理環境與文化交流上,位居亞洲陸塊與澳洲、大洋洲的橋樑角色,位於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通要道,且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世界航運必經之地,海運量佔世界海運總量的三分之一,戰略位置重要。 在文化上,透過語言與文化連結台灣與印尼等國的南島民族,廣泛共享對島嶼、海洋與平原的依存,包含種稻的地景環境,也共享在遷徙過程中攜帶之馴化物種,例如居家周邊的種植香蕉、椰子、麵包樹、樹薯、芋頭、構樹、飼養雞、豬和狗等。此外南島民族共享的文化特徵,如紋身、干欄式建築、玉(石)雕、重視水田耕作、各種岩石藝術圖案、織布等傳統和技術等。這些熟悉、親切的元素,成為喚起我們一行人兒時經驗的獨特感受;而特意安排拜訪的4個原住民部落、2個國家公園暨世界遺產,提供我們近距離觀察位於火山島上傑出顯著的自然與文化襲產的寶貴機會。 邀請您來聆聽我們與印尼生態旅遊網絡的對話與火花,來看看他們如何透過將生態旅遊視為自然保育的永續選項,一方面鼓勵當地政府和當地社區以永續的方式管理自然資源的消耗,保育與保存自然與文化資源。也來了解有年輕世代參與的創新的行銷作法,在連結旅行者與這「橫跨赤道的彩虹國度」、「萬島之國」的奇妙歷程。 《實體場》 【時間】2024年6月24日(一) 晚上18:45-20:45 【地點】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三段41號3樓 (捷運文湖線中山國中站步行約5分鐘,La New 三樓演講廳) 【主講】 郭育任 /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理事長、永續遊憩研究室主持人 陳維立 / 淡江大學國際學院國際觀光管理學系副教授、臺灣生態旅遊協會理事 【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84d8de66612794a0b0b ※本場次僅有實體講座 【費用】免費 《線上場》 【時間】2024年7月2日(二) 晚上19:00-21:00 【主講】 陳美惠 /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常務理事 陳永松 / 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助理教授、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常務理事 【進行方式】 線上講座 ,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 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84d8de66612794a0b0b 【費用】免費

2024 May 29
這是一場物超所值的小旅行!跟著在地領路人納涼去👉 https://reurl.cc/VzNNbA 三芝安康社區 位於陽明山下的一個小聚落,大城市的世外桃源,有別於熱鬧繁榮的都市,近年來安康社區推動 #環境友善耕作,以重建社區生態生產地景為目標,致力於農田生態環境復育與保育、土地淨化、農村生活文化保存等工作。這裡沒有Ubike也沒有便利商店,只有滿滿的芬多精和熱情,讓我們一起走入三芝安康社區,讓在地的領路人帶你感受自然與生態的奧妙! ▸▹▸▹ 本次活動您可以體驗: ✅ 跟著安康社區在地領路人,一起探訪八連溪畔的內柑宅古道,感受沁涼的紅葉谷瀑布、及藍染的菁礐、石塊厝等昔日古道遺址 ✅ 跟著安康社區的在地農友,擔任半日農夫,隨著時令體驗播種採收等農事操作,並帶著農特產品返家(摸蜊仔兼洗褲) ✅ 跟著安康社區的耆宿,參訪道光30年設立的土地公廟、佑民祠(土匪公廟)、山豬埒、以及感受百年水圳及梯田風情 ✅ 品嚐在地阿嬤親自下廚料理的在地手路菜(辦桌啦!) 指導單位:內政部國家公園署 陽明山國家公園 管理處 輔導單位: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Taiwan Ecotourism 執行單位:安康社區發展協會 ✹ 適合對象 :無論您是否對於生態農事熟不熟悉,這是一場物超所值的生態旅遊!歡迎夥伴報名參加,一定帶給您不同凡響的新奇感受。 ✹ 報到地點 : 新北市三芝區圓山里安康社區之圓山市民活動中心 ✹ 活動費用 :試營運期間優惠價12歲以上$1,100元(原價1,400元,含活動當日導覽解說、中午餐食、農事體驗及保險等費用,不含交通費-需自行前往集合);12歲以下半價優惠($550元);6歲以下僅收保險費用($15元)。" ✹ 活動梯次 :05/28(二)、06/08(六)、06/09(日)、06/18(二)、06/23(日)、06/26(三)、07/06(六)、07/07(日)、07/18(四)、07/20(六)、07/21(日)、07/26(五) 👉 報名網頁: https://reurl.cc/VzNNbA

2024 May 13
【主講】蔡岳倫 /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資深永續長 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熟悉各種類型的綠建築評估系統,並擅長綠建築策略擬定、物理環境模擬分析,將永續手法整合至設計中。主要工作是與各個設計團隊合作,領導專案之永續實踐,確保綠建築方面的執行達到業主和使用者期望,帶來富有特色及意義的作品。近年經手的專案包含滬尾藝文休閒園區、豐泰文教基金會綠園區、沙崙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園區、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園區等 【時間】2024年6月6日(四) 晚上19:00-21:00 【報名】 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84d87e663defedc4cdd 【費用】免費 【說明】 為線上講座,可能會有螢幕肖像露出的情形,本活動完成提交報名之同時,即為同意授權本課程活動期間,主辦單位得使用參加活動者之肖像權。 Google Meet 以 gmail 帳號登入,若尚未申請Gmail帳號者請於講座前完成申請。 課程連線網址於講座前另寄EMAIL通知。 歡迎捐款支持協會辦理生態旅遊講座。 劃撥帳號:19590911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2024 May 6
賀!郭育任老師連任當選本會第十屆理事長! 本會第十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於4月27日(星期六)假臺北市客家文化中心舉行,感謝會員朋友們熱情參與,會議順利舉辦圓滿落幕,本次會議選舉出第十屆理事15名、監事5名。 下午二場精彩的專題演講,分別邀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吳聰敏談「台灣經濟四百年~產業發展與婦女地位提升」以及資深製作人/主播/主持人的陳雅琳分享「天選之島—看見台灣的獨一無二」,均是豐足厚實言之有物的內容。 會員大會當日下午並召開第十屆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會中順利選出理事長、常務監事、常務理事,恭賀郭育任老師連任當選第十屆理事長,郭理事長將繼續領導協會走入下一個三年,理事長說︰衷心感謝所有會員及理監事的支持,希望透過大家的持續努力,可以讓臺灣的生態旅遊走向國際,成為全球的亮點! 23年來協會仰仗先進前輩們的奠基,後繼者也兢兢業業致力於生態旅遊的相關工作,未來仍需各界的鼓勵與支持,惠予協會成長的動能及視野,大家共同攜手持續推動生態旅遊的永續未來。

2024 May 2
【內容簡介】 近年氣候變遷議題甚囂塵上,臺灣也不落人後加入抗擊氣候變遷的行動中,宣布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也因此近年開始出現與之呼應的各種名詞,如「自然碳匯」、「碳中和」、「自然減碳」、「淨零排放」等,但你真的了解碳匯、碳管理是什麼嗎?自然碳匯到底從何而來?又該如何進行碳權認證?本次國內碳管理權威柳婉郁教授演講主要分享永續旅遊之ESG與碳管理發展趨勢。 【主講】柳婉郁教授,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景觀與遊憩學位學程 終身特聘教授 【時間】2024年5月13日(一) 晚上19:00-21:00 【報名】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84d7c065fa84fa6dcbf 【費用】免費 【說明】 為線上講座,可能會有螢幕肖像露出的情形,本活動完成提交報名之同時,即為同意授權本課程活動期間,主辦單位得使用參加活動者之肖像權。 Google Meet 以 gmail 帳號登入,若尚未申請Gmail帳號者請於講座前完成申請。 課程連線網址於講座前另寄EMAIL通知。 歡迎捐款支持協會辦理生態旅遊講座。劃撥帳號:19590911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2024 Apr 23
【內容簡介】 海洋孕育無數生命,擁有豐富資源,攸關國家和民生權益至鉅,在氣候調節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人與海之間也形塑出具有特色的文化。唐山過台灣,「六死、三留、一回頭」,凸顯先民渡臺的風險與勇氣。臺灣原住民和沿海居民傳統用海智慧和資源約制共享的觀念,永續性十足。諸多海洋產業中,台灣的遠洋漁業、海運和遊艇製造,在國際上表現優異,卻也面臨新的挑戰。兩岸對峙時,海岸戒嚴,使海洋與台灣的距離「若即若離」。解嚴之後,臺灣逐漸認清實質環境,開始邁向海洋,「海洋」出現在總統層級的政策中。經過接續的努力,臺灣的海洋專責主管機關終於成立。面對國內外新情勢,當前海洋的議題更見複雜多元。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海洋國家」,已是挑戰臺灣的嚴肅課題。講者以過去逾30年觀察、研究、教學和實務參與的經歷,分享聽眾,希望能啟發「海洋與臺灣」更多的思考。 【主講】邱文彥/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授 【時間】2025年5月28日(三) 晚上19:00-21:00 【報名】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需事先報名,講座連線網址於開課前另寄EMAIL。 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ff356805fcf6a5a67 【費用】免費 【說明】 本講座可能會有螢幕肖像露出的情形,本活動完成提交報名之同時,即為同意授權本課程活動期間,主辦單位得使用參加活動者之肖像權。 線上講座使用Google Meet,課程網址於講座前另寄EMAIL通知。 歡迎捐款支持協會辦理生態旅遊講座。劃撥帳號:19590911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2024 Apr 22
【活動說明】 5月份的大安森林公園將以什麼樣的面貌迎接訪客呢?導覽老師將引領大家感知公園的變與不變,以及從生態到人文的輕旅行,且方便不同的客層,本月份特別在平日以及假日各辦理一場,歡迎踴躍報名參加,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路線--大安森林公園→大生態池→小生態池→台北健森房→天堂路→欒樹下書房 【活動時間】 05/25(六) 09:30-11:30AM 05/30(四) 09:30-11:30AM 【集合地點】大安森林公園捷運站B1中庭【青蛙廣場】 【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9vZyAj 【報名須知】 報名方式 :2024年4月23日(二)上午10時 起開放網路報名,依報名先後順序錄取,額滿為止。 報名人數:每場名額30人,需事前繳交保證金NT$200.-/人,參加活動即全額退費。 【注意事項】 一、確認填寫正確電子信箱(email) 請務必確認填寫正確有效的電子信箱(email),如確認報名及繳費成功,後續活動之相關訊息,將以此MAIL信箱通知為主。 二、需繳納保證金(參加活動即全額退費) 正取者請於兩天內匯入200元保證金,才算完成報名;備取者請等候通知是否成功遞補,再行匯款,匯款資訊如下: 銀行:台新銀行忠孝分行(812)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帳號:063-01-001081-4-00 ※逾期繳費者的名額將開放備取遞補,恕不另行通知。 ※請正取者繳納完保證金,務必MAIL至tea2356@gmail.com-告知大名、轉帳日期及帳號末5碼,以利核對;或請填寫已繳費通知單 https://forms.gle/PopZSFQUtqfVa27M8 。 ※備取者請等候通知是否成功遞補,再行匯款,如果溢繳,本會會扣除匯款手續費退費給您。 三、報名資料請務必正確填寫身分證號及生年月日,以便辦理保險及退保證金核對身分使用。若資料不符者,本會將有權利拒絕資料不符者參與活動。 四、本活動僅接受15歲以上(即西元2007年以前,含2007年出生)的民眾報名參加,祈請海涵與配合。 五、如因台北市政府宣布天然災害停止上班上課導致活動停止,將另擇期辦理。 六、如因故無法參與,請提前主動通知主辦單位,並請任一位親友替代參加,當天可退保證金;若活動當天或活動後才通知無法前來則無法退保證金,敬請特別留意。 七、凡報名參加者,視同同意以上報名相關規則,並同意協會於本活動中拍攝之照片,協會擁有著作權及編輯丶修改之權利,協會可用於活動宣傳之發佈,不同意者,請勿報名參加。 活動洽詢:0921-076-650 (江小姐)、mongrong71@gmail.com 委辦單位:財團法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 執行單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2024 Apr 2
【活動說明】 大安森林公園的杜鵑花季甫告一段落,螢火蟲季即將接棒登場,4月份的【慢遊大安‧停看聽】一如以往的精采,導覽老師將引領大家體會公園生機盎然的風貌,以及從生態到人文的輕旅行,4月份僅此一場,名額有限,額滿為止,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路線--大安森林公園→大生態池→小生態池→台北健森房→天堂路→欒樹下書房 【活動時間】04/30(二)(上午9:30 - 11:30AM) 【集合地點】大安森林公園捷運站B1中庭【青蛙廣場】 【報名須知】 報名方式:2024年4月9日(二)上午10時起開放網路報名,依報名先後順序錄取,額滿為止。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eLq9qW 報名人數:每場名額30人,需事前繳交保證金NT$200.-/人,參加活動即全額退費。 【注意事項】 一、確認填寫正確電子信箱(email) 請務必確認填寫正確有效的電子信箱(email),如確認報名及繳費成功,後續活動之相關訊息,將以此MAIL信箱通知為主。 二、需繳納保證金(參加活動即全額退費) 正取者請於兩天內匯入200元保證金,才算完成報名;備取者請等候通知是否成功遞補,再行匯款,匯款資訊如下: 銀行:台新銀行忠孝分行(812)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帳號:063-01-001081-4-00 ※逾期繳費者的名額將開放備取遞補,恕不另行通知。 ※請正取者繳納完保證金,務必MAIL至tea2356@gmail.com-告知大名、轉帳日期及帳號末5碼,以利核對;或請填寫已繳費通知單 https://forms.gle/PopZSFQUtqfVa27M8 。 ※備取者請等候通知是否成功遞補,再行匯款,如果溢繳,本會會扣除匯款手續費退費給您。 三、報名資料請務必正確填寫身分證號及生年月日,以便辦理保險及退保證金核對身分使用。若資料不符者,本會將有權利拒絕資料不符者參與活動。 四、本活動僅接受15歲以上(即西元2007年以前,含2007年出生)的民眾報名參加,祈請海涵與配合。 五、如因台北市政府宣布天然災害停止上班上課導致活動停止,將另擇期辦理。 六、如因故無法參與,請提前主動通知主辦單位,並請任一位親友替代參加,當天可退保證金;若活動當天或活動後才通知無法前來則無法退保證金,敬請特別留意。 七、凡報名參加者,視同同意以上報名相關規則,並同意協會於本活動中拍攝之照片,協會擁有著作權及編輯丶修改之權利,協會可用於活動宣傳之發佈,不同意者,請勿報名參加。 活動洽詢:0921-076-650 (江小姐)、mongrong71@gmail.com 委辦單位:財團法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 執行單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2024 Mar 2
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認識從來沒有去過的土地,首先要了解它的地質史、才能了解目前的地形及地質;接下來是了解過去到現在的氣候變遷,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展現的景觀也會有所不同;然後了解它的生態,從演化的角度,生態是有其特殊的組成紋理的。 地景的形成,一定跟它的土地的形成有關,除了地形、地質外,也與氣候有關,不同的氣候地區以及不同形式的演化過程,都會帶來不同的生態。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那就是人文,不同時期的人文發展,可能會改變也或是創造出更多樣的地景。 臺灣地景的異質性高,全世界很少有像臺灣這樣生態歧異度這麼高的,連帶的臺灣生活地景的異質性也很高,我們要怎樣去讀懂臺灣的生活地景?這需要從全世界較客觀的大架構以及較深沉的整個地質、生態、氣候演變及人文史來詮釋。

2024 Feb 15
【活動說明】 去年配合台北市政府公園路燈管理處(以下簡稱「公園處」)的【花in台北-台北杜鵑花季系列活動】規劃一場【花現大安】免費導覽活動,今年增加到兩場,參加者可隨導覽老師走春賞花,亦是周邊地景之生態與人文遊程;活動適逢大安森林公園建園30周年除了可以聽到公園古往今來的故事外,公園處為此貼心準備【大安森林公園三十有成-聞青貼片】紀念小物送給參加者,另贈QA好禮-聞青香包給認真聽講且正確答題的參加者。總之,每場活動名額有限,額滿為止,速速手刀報名去! ◆路線--大安森林公園→小生態池→大漁櫻區→杜鵑花心心→天堂路→花藝布置區→青蛙廣場 【活動時間】03/16(六)、03/23(六)--(上午9:30 - 11:30AM) 【集合地點】大安森林公園捷運站B1中庭【青蛙廣場】 【報名須知】 (一)報名方式: 03/16(六)場次--2月20日(二)上午10時起開放網路報名,依報名先後順序錄取,額滿為止。 03/23(六)場次--2月26日(一)上午10時起開放網路報名,依報名先後順序錄取,額滿為止。 (二)報名人數︰每場名額30人,需事前繳交保證金NT$200.-/人,參加活動即全額退費。 (三)報名網址: 3/16場次: https://reurl.cc/N4Orr6 3/23場次: https://reurl.cc/L4ZXVe 【注意事項】 一、確認填寫正確電子信箱(email) 請務必確認填寫正確有效的電子信箱(email),如確認報名及繳費成功,後續活動之相關訊息,將以此MAIL信箱通知為主。 二、需繳納保證金(參加活動即全額退費) 正取者請於兩天內匯入200元保證金,才算完成報名;備取者請等候通知是否成功遞補,再行匯款,匯款資訊如下: 銀行:台新銀行忠孝分行(812)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帳號:063-01-001081-4-00 ※逾期繳費者的名額將開放備取遞補,恕不另行通知。 ※ 請正取者繳納完保證金,務必MAIL至tea2356@gmail.com-告知大名、轉帳日期及帳號末5碼,以利核對;或請填寫已繳費通知單 https://forms.gle/PopZSFQUtqfVa27M8 。 ※ 備取者請等候通知是否成功遞補,再行匯款,如果溢繳,本會會扣除匯款手續費退費給您。 三、報名資料請務必正確填寫身分證號及生年月日,以便辦理保險及退保證金核對身分使用。若資料不符者,本會將有權利拒絕資料不符者參與活動。 四、本活動僅接受15歲以上(即西元2007年以前,含2007年出生)的民眾報名參加,祈請海涵與配合。 五、如因台北市政府宣布天然災害停止上班上課導致活動停止,將另擇期辦理。 六、如因故無法參與,請提前主動通知主辦單位,並請任一位親友替代參加,當天可退保證金;若活動當天或活動後才通知無法前來則無法退保證金,敬請特別留意。 七、凡報名參加者,視同同意以上報名相關規則,並同意協會於本活動中拍攝之照片,本會擁有著作權及編輯丶修改之權利,本會可用於活動宣傳之發佈,不同意者,請勿報名參加。 八、凡參與本活動,即視同承認及接受本活動所有注意事項及相關規定,本會保有隨時修正、暫停或終止本活動之權利,若有未盡事宜,悉依本會之相關公告辦理;本會保留最終解釋及決定權利。 活動洽詢:0921-076-650 (江小姐)、mongrong71@gmail.com 委辦單位:財團法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 執行單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2024 Jan 22
【活動說明】 去年「慢遊大安‧停看聽」其中季節限定『花現大安』導覽活動備受好評,今年特別在各位享受春節假期大魚大肉之後的元宵節,導覽老師將帶領大家走春賞花同時消脂醒腦,亦可認識周邊生活地景的知性健康遊程,2月份僅此一場,名額有限,額滿為止,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路線--大安森林公園→小生態池→大漁櫻區→杜鵑花心心→天堂路(聖家堂、台北清真寺、觀音像) 【活動時間】02/24(六)(上午9:30 - 11:30AM) 【集合地點】大安森林公園捷運站B1中庭【青蛙廣場】 【報名須知】 (一)報名方式:2023年1月24日(三)上午10時起開放網路報名,依報名先後順序錄取,額滿為止。 (二)報名人數:每場名額30人,需事前繳交保證金NT$200.-/人,參加活動即全額退費。 【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84d6f965ad2b9eef54a 【注意事項】 一、確認填寫正確電子信箱(email) 請務必確認填寫正確有效的電子信箱(email),如確認報名及繳費成功,後續活動之相關訊息,將以此MAIL信箱通知為主。 二、需繳納保證金(參加活動即全額退費) 正取者請於兩天內匯入200元保證金,才算完成報名;備取者請等候通知是否成功遞補,再行匯款,匯款資訊如下: 銀行:台新銀行忠孝分行(812)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帳號:063-01-001081-4-00 ※逾期繳費者的名額將開放備取遞補,恕不另行通知。 ※請正取者繳納完保證金,務必MAIL至tea2356@gmail.com-告知大名、轉帳日期及帳號末5碼,以利核對;或請填寫已繳費通知單 https://forms.gle/PopZSFQUtqfVa27M8 。 ※備取者請等候通知是否成功遞補,再行匯款,如果溢繳,本會會扣除匯款手續費退費給您。 三、報名資料請務必正確填寫身分證號及生年月日,以便辦理保險及退保證金核對身分使用。若資料不符者,本會將有權利拒絕資料不符者參與活動。 四、本活動僅接受15歲以上(即西元2007年以前,含2007年出生)的民眾報名參加,祈請海涵與配合。 五、如因台北市政府宣布天然災害停止上班上課導致活動停止,將另擇期辦理。 六、如因故無法參與,請提前主動通知主辦單位,並請任一位親友替代參加,當天可退保證金;若活動當天或活動後才通知無法前來則無法退保證金,敬請特別留意。 七、凡報名參加者,視同同意以上報名相關規則,並同意協會於本活動中拍攝之照片,協會擁有著作權及編輯丶修改之權利,協會可用於活動宣傳之發佈,不同意者,請勿報名參加。 活動洽詢:0921-076-650 (江小姐)、mongrong71@gmail.com 委辦單位:財團法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 執行單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2024 Jan 11
【主講】蔡坤憲教授 /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學系、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 親近大自然是多麼令人期待且深具吸引力,有萬全的準備,可以為每一趟旅程留下美好難忘的回憶。根據疫情的統計,臺灣的離島觀光相當熱門;高山探勘也日益興盛,也因此增加野地接觸的機會,若能增加認識生態環境和野生動植物的特性,即可降低病媒蟲叮咬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的風險。除了國內生態旅遊,近年境外旅遊人口激增,特別是東南亞旅遊、非洲的國家公園旅行等。根據臺灣和歐洲疾管單位的監測,經常可以發現返國民眾入境時發燒的個案,這些民眾後續皆回憶旅途中曾有蚊蟲叮咬 (瘧疾和登革熱)、蜱蟲叮咬 (斑點熱和萊姆病)、跳蚤叮咬 (地方性斑疹傷寒和鼠疫) 或蟎蟲 (恙蟲病) 叮咬的經驗。因此,本次分享將透過國際文獻的回顧、個案病例的報導和實驗室的採樣分析等,提供崇尚生態旅遊的好友們,進一步認識常見蟲咬致病的案例,也期望能做好生態旅遊的規劃,同時也做足預防蟲咬的準備,讓每一次旅遊都精彩難忘!

2021 Nov 19
為因應新冠疫情對觀光旅遊業之衝擊與陸續解封後爆發性國內旅遊對生態環境承載量衝擊等疑慮,提升臺灣旅遊價值、創造並推廣兼具深度且精緻的自然與人文旅遊體驗,臺灣生態旅遊協會今(19)日起舉辦為期2天的「新視野-2021臺灣生態旅遊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生態旅遊趨勢專家學者、政府相關推動主管機關部門與民間團體交流研討、倡議重要旅遊政策,期藉此帶動臺灣後疫情時代旅遊新思維與生態旅遊能量,促進臺灣觀光順利轉型升級為與環境及地方共生發展的永續旅遊。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理事長郭育任首先在開幕致詞中提及,臺灣的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元性舉世聞名,特殊的地理區位與生態景觀極具獨特性,生態旅遊的推動對國內外遊客而言是認識臺灣生態與深切體驗臺灣文化的最佳方式。這兩年在新冠疫情大量衝擊旅遊市場與逐步解封後報復性出遊的不平衡當中,如何藉由這次的疫情機會提升國旅價值,創造兼具深度與精緻的旅遊體驗,成為新冠疫情影響下旅遊發展的重要議題,也是這次國際研討會的討論重點。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以預錄影片致詞表示,生態旅遊是一種具有責任感的永續旅遊方式,除了讓參與者享受深度的自然人文知性感性之美,也兼顧保育自然生態跟觀光資源的永續利用,還可以提振地方的經濟、維護當地文化、凝聚社區意識。而這些願景都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如要消滅貧窮、開發永續的消費生產模式等高度一致。因此在考量環境保育、產業發展永續,生態旅遊就是觀光產業裡面的最佳選擇。 交通部部長王國材致詞指出,因應臺灣生態環境多樣性的特質,在「國內旅遊持續加溫,推動生態旅遊正是時候」;並敘及交通部持續推動生態保育與交通基礎建設的平衡,如鐵道局20年前在規劃高鐵路線時就開始參與台南官田的水雉復育,公路總局持續加強石虎保護措施,以及高速公路局建蝶道保護紫斑蝶等,都是在永續發展中關注生態的具體展現。 此次研討會以高空攝影大師陳敏明的《美麗台灣》影片揭開序幕,分別就四項研討主題 「新冠疫情下生態旅遊的契機」、「生態旅遊與永續發展」、「以社區為本的生態旅遊」及「亮點整備與產業再生」進行兩日研討會議程。 因應疫情因素,國際專家無法來臺,來自日本的亞洲生態旅遊聯盟主席Masaru Takayama、斯里蘭卡旅遊服務業翹楚Srilal Miththapala、澳洲生態旅遊協會創始理事Tony Charters、菲律賓公園與生態多樣性NGO組織理事Joselito Costas (Boboi)、不丹永續旅遊協會創辦人Karma Tshering博士、擔任由歐盟資助的TOURLINK 專案經理促使泰國旅遊業綠化的英國講者Peter Richards、及印尼生態旅遊協會主席Ary Suhandi特別透過線上講座方式與國內外參與者分享生態旅遊的國際發展趨勢與當地成功案例。 來自國內的講者亦不遑多讓,議題精彩豐富,如政府部門的林務局局長林華慶分享森活旅遊規劃與發展趨勢、環保署管制考核及糾紛處理處副處長巫月春闡述推動綠生活與綠色旅遊政策施行、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黃妙修說明阿里山林業鐵道的價值與前景,以及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馬惠達分享生態旅遊的產官學跨界整合與實務推動。而在民間專家或學者,則有銘傳大學林莉萍主任談旅遊減碳、里山生態負責人林志遠以地方自主營運推動恆春半島生態旅遊為例、羽林生態特聘研究員李嘉馨說明社區發展與生物多樣性維護的共生共榮等。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表示,推動生態旅遊需要政府與民間積極投入、認同,繼而採取實際行動,過程或許漫長但刻不容緩;政策與軟硬體方面皆須做足準備,才能階段式地促進臺灣旅遊轉型永續旅遊。期盼藉由這場盛會,透過國內外專家學者與社區、團體等實務工作者的分享交流,能讓臺灣在後疫情時代抓準生態旅遊發展契機,將「追求觀光人次、追求CP值、一次性消費」等舊思維,轉換為「重視旅遊品質、合理價格、尊重在地、保護環境」的綠色旅遊行動,與在地生態、生活、生產深切結合,達成永續生態旅遊的循環經濟與「深度化、知識化、生活化」的生態旅遊體驗。 ※會議日期: 2021年11月19日(五)、20日(六)9:00-17:00 ※詳細議程與報名,請參見網頁: http://www.ecotour.org.tw/2021/10/2021.html ※研討會論文集: https://reurl.cc/WXoa5O ※本次研討會採取實體會議搭配線上全程直播方式進行。 實體會議地點: 林務局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1段2號,近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線上Youtube直播連結: 中文頻道: 第一天(11/19) https://youtu.be/QlbhsrJKSqw 第二天(11/20)上午 https://youtu.be/n6hl5dwS1WY 第二天(11/20)下午 https://youtu.be/N61ACuUHHQg 英文頻道: 第一天(11/19) https://youtu.be/-90MJxzei6k 第二天(11/20)上午 https://youtu.be/a972a96Geiw 第二天(11/20)下午 https://youtu.be/L9rb7fnvjD4

2017 May 8
「生態保育」與「生態資源利用」是二十一世紀的顯學,和地球各地文化經濟的永續發展息息相關,聯合國聯世界旅遊組織UNWTO更宣示2017年為「國際永續旅遊發展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Sustainable Tourism for Development)」。因應這個趨勢交通部觀光局也特別宣示今年為生態旅遊年。成立已逾15年的臺灣生態旅遊協會長期與產官學合作,推廣臺灣生態旅遊不遺餘力,並培訓了一批專業的生態導覽人員,除了投入臺灣生態旅遊推廣,也致力與國際的生態旅遊接軌。 「2017年生態旅遊之國際推動思維與跨境合作國際研討會」 於2017年4月30日假臺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舉行,會中邀請郭育任老師主講「臺灣生態旅遊機會序列平台之建構雛議與發展探討」及陳美惠老師「臺灣的部落與社區生態旅遊發展模式-以屏東為例」。同時邀請亞洲生態旅遊聯盟(Asian Ecotourism Network)成員九個國家,包括澳洲、日本、斯里蘭卡、泰國、蒙古、香港、寮國、不丹、越南等共10位代表,分享各國生態旅遊的現況與經驗。這是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加入亞洲 生態旅遊聯盟(Asian Ecotourism Network) 後的首次交流觀摩,將提高臺灣在生態旅遊推廣的全球形象。 透過此次研討會及交流工作坊,促進臺灣生態旅遊的國際化及產業化的發展,更提供國內生態旅遊操作者學習與創新經營元素的機會。本次研討會也開放對臺灣生態高度關注與有興趣的民眾參加,希望生態保育與資源再利用不再僅限於官方操作,而是能拓及全民,讓世世代代持續擁有臺灣美好的生態環境。

2016 Jun 15
臺灣正式推動生態旅遊事務迄今已達15年,為整理回顧、進而展望籌擘未來生態旅遊之發展,臺灣生態旅遊協會籌劃辦理「臺灣推動生態旅遊十五周年回顧與展望」國際研討會,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內政部營建署、原住民族委員會、交通部觀光局、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等相關單位共同參與,以持續展望並落實臺灣生態旅遊推動工作。 「臺灣推動生態旅遊十五周年回顧與展望國際研討會」於105年4月28日、29日在林務局二樓國際會議廳展開,與會人員包括國內外推動生態旅遊相關專家學者,配合研討會編印論文集,匯集生態旅遊相關論文資料。 藉由本次研討會促使國內推動生態旅遊的相關政府部門互相了解溝通,也是政府、業者與民間組織的橋樑。本次議題的安排,大致可涵蓋臺灣現階段生態旅遊發展之面相,不同的背景專長的講者,透過不同角度來看臺灣生態旅遊目前的發展,分享彼此的經驗。 會中並邀請澳洲、日本及馬來西亞推動生態旅遊產業人員,分享國際生態旅遊經驗,臺灣生態旅遊未來應朝向國際化推動,臺灣生態旅遊資源具備有國際級的水準,且包含多樣性的景觀資源,如地質、地理、高山、河川、濕地、動植物等等,人文景觀資源部分,除了閩南、客家文化的傳承、原住民文化、並融合有西方與日本文化,是世界獨一無二的,也非常吸引國外人士來臺。如何透過政府的政策、NGO組織的推動與業界的操作,吸引更多國外人士來臺從事生態旅遊,未來仍需持續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