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

2024 為北回歸線穿越的福爾摩沙譜一首永續的山海組曲

在北回歸線軸帶所穿越的22個國家中,臺灣為此區域軸帶擁有最高海拔、最大高度變化、最多樣垂直生態環境、與最多地景風貌類型的國家。臺灣的北回歸線軸帶含括了阿里山山脈、玉山山脈、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等四大山脈,其中玉山山脈為該軸帶區域範圍中最高的山系,而短短220公里空間距離將近4,000公尺的海拔變化,也造成亞熱帶、暖溫帶、涼溫帶、冷溫帶、亞寒帶等生態環境,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除此之外,更呈現出豐富多樣的地景風貌,包括海洋、濕地、海岸、沙洲、平原、丘陵、山脈、縱谷、河川及離島等多樣性景觀,並且擁有多元的族群文化與豐富的生活產業,構成了臺灣在北回歸線軸帶中的獨特地位。

2021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創會回顧影片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走過二十個年,特專訪本會創會的重要推手陳章波教授與王鑫教授,以及歷經的三位理事長高志明理事長、顏仁德理事長以及郭城孟理事長,藉此回顧二十年來推動臺灣生態旅遊的點滴。

2020 神話,開啟旅行的對話

配合交通部觀光局「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邀請在台日本攝影師-小林賢伍KengoKobayashi體驗本處所規劃生態旅遊遊程,並透過小林細膩的視角詮釋出阿里山生態之美與鄒族神話的精采。阿里山流傳了許多豐富且神秘的鄒族神話,歡迎大家來一趟阿里山,體驗鄒族文化之美,聆聽鄒族神話的傳奇。

2020《好鄒道》脊梁山脈生態旅遊─從阿里山出發

因應交通部觀光局「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之目標,本處於106年開始著手辦理【脊梁山脈生態旅遊 ‧ 從阿里山出發】。阿里山山脈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與隔鄰三千公尺的玉山山脈互相戶應的磅礡氣勢;阿里山地區也是鄒族數千年來的生活領域。藉由本齣微電影,傳達阿里山環境、步道自然之美與鄒族部落生態旅遊人文特色。影片以鄒族文化為呈現中心,以三位人物主角的的生活與日常推疊出鄒族文化的各個面向,包括獵場、古道與生態、祭典、飲食與自然相處之道,讓觀眾能感同身受,進而引起共鳴與嚮往。

2019 AEN Ecotourism Conference Technical Inspection Visits ─Alishan Tsou Villages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TEA)與亞洲生態旅遊聯盟(AEN)於2019年1月19日舉辦「2019年高山與原住民生態旅遊國際研討會」,研討會後前往阿里山鄒族部落與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進行為期三天的參訪考察。

三天參訪走訪阿里山鄒族達邦、特富野、樂野、來吉…等部落,品嘗部落美食並體驗部落文化,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搭乘小火車、巨木群步道、小笠原山平台。

2019 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宣傳短片

走進丹大,就像走進布農族的生活篇章。影片以布農族大小族人的視角,陪伴觀眾漫步於丹大四村與林道之間,感受生命、文化與歡樂交織的旅程。從濁水溪的壯闊景觀到人倫、雙龍林道的自然風光,從老獵人傳授部落智慧到年輕族人承接文化脈動,鏡頭細膩捕捉布農文化的傳承與日常互動。透過空拍、縮時攝影與布農族歌聲交織,展現丹大地區四個村落(南投縣信義鄉之潭南、雙龍、地利及人和村)的美景與獨特資源,讓人不僅看見山林的壯麗,更能觸摸到布農族人熱情與純真的溫度。

2019 能高越嶺生態旅遊宣傳短片

沿著彩虹般壯麗的山脈稜線,走進能高越嶺道,踏上一段結合自然、文化與靈性的生態旅程。本影片以賽德克獵人耆老祈福的入山儀式揭開序幕,象徵對祖靈的敬畏與守護,由解說員(陳松柏)帶領穿梭於巍峨山景與多樣生態之間,透過賽德克族的代表人物與傳統文化展現,串聯「三村六部落」的故事,呈現能高越嶺道不僅是一條登山步道,更是族群記憶與生態永續的彩虹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