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會訊

2025 Feb 20
敬致各位會員朋友: 又逢春暖花開之際,一年一度的會員大會要和大家見面囉!這是一個專為會員量身訂做的聚會! 《第十屆第二次會員大會》謹訂於114年4月19日(星期六)召開,除了例行的會務討論外,安排中山樓及草山水道藍寶石泉參訪活動,敬請您務必撥冗參加。 本會會員遍佈全台各地,平時在各自的領域及工作崗位上為推動生態旅遊而努力,可藉此相聚一堂,我們期待與您的相見歡!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敬邀 《第十屆第二次會員大會》 會議時間:114年4月19日(星期六) 會議地點:陽明書屋大忠館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陽明山中興路12號 活動流程: 08:45~09:00 集合出發(接駁點:劍潭捷運站出口2) 09:00~10:00 車程(劍潭捷運站→中山樓) 10:00~11:30 中山樓導覽 11:30~12:00 車程(中山樓→陽明書屋) 12:00~12:20 會員報到 、領取餐盒(地點: 陽明書屋大忠館) 12:20~14:00 第十屆第二次會員大會 /午餐/會員交流 14:00~ 會議結束,參加會後參訪《草山水道─藍寶石泉導覽》或搭乘接駁車返回劍潭捷運站 其他注意事項: 敬請線上回覆出席與否,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fe6967b3069e8cb6d 仰德大道假日有交通管制,無通行證者無法開車上山,請大家多利用大眾運輸或搭乘接駁專車! 接駁車上/下車點:捷運劍潭站出口2 響應環保,敬請自備水壺或水杯。 不克參加之會員,請填寫委託書後傳真(FAX:02-25151907)或拍照掃描後EMAIL至eco.tourism@msa.hinet.net 回協會。 個人委託書下載 ※ 歡迎非會員加入,請參閱入會方式: http://www.ecotour.org.tw/p/blog-page_5829.html 《草山水道─藍寶石泉導覽》 時間:4月19日(星期六)下午14:00~16:30 路線:陽明書屋→(車程)→陽明天主堂→藍寶石泉→(原路折返)陽明天主堂→陽明天主堂→(車程) →劍潭捷運站 名額:限定40人,以會員優先 行程:
2024 Dec 13
2024 年 12 月 12 日(星期四),「臺灣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聯盟」於臺北 NGO 會館宣布正式成立,聯盟現階段成員包含全臺 65 個在地社區部落(44 個生態旅遊組織),以及 10 個專業培力輔導團隊,以「提升專業知能」、「維護品牌價值」、「推動產業發展」、「促進國內外交流」為聯盟宗旨,期推動生態旅遊永續發展,成為國際深入臺灣里山里海的橋樑,引領民眾閱讀臺灣深度之美。 成立大會現場與會來賓包含立法委員張雅琳、徐富癸及監察委員田秋堇、施錦芳親臨現場,立法委員吳思瑤、林岱樺、陳冠廷、盧縣一等派員代表,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暨各國家公園管理處(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台江、海洋、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暨各分署(新竹分署、臺中分署、南投分署、嘉義分署、屏東分署、臺東分署、花蓮分署、宜蘭分署)、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交通部觀光署暨各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東北角及宜蘭海岸、北海岸及觀音山、參山、雲嘉南濱海、大鵬灣)、農業部農田水利署七星管理處、各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區公所等政府機關單位,以及生態旅遊相關學者專家、NGO 組織團體、旅行社、企業組織等合計近 180 人共同參與。 立法委員張雅琳表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生態旅遊的重要根本,國際間有許多國家運用地區特色發展,建立民眾對於故鄉的連結,也能藉此向遊客宣傳鄉村旅遊。透過生態旅遊能更加深入認識地方特色,期待本次聯盟成立,讓臺灣各地方生態旅遊夥伴共學、共好,共同迎向更好的局面,一起帶領臺灣走向世界。 立法委員徐富癸表示,生態旅遊與社區營造在台灣推動了 20 多年的時間,今天可以組成聯盟結合產官學界,一起互動與合作,非常期待後續可以讓地方創生政策繼續支持臺灣底層推動生態旅遊的社區組織,讓臺灣越來越美,臺灣生命力更強大。 監察委員田秋堇表示,臺灣是一艘生態方舟,具備推動生態外交的潛力,保育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創造美好的生態旅遊經驗。今天聯盟成立見證了臺灣社區民間力量的團結,期待未來在此臺灣生態旅遊的基礎下,共同守護臺灣美好的社區與生態環境。 監察委員施錦芳表示,屏東縣社頂部落是民國 95 年在墾丁國家公園服務時用社區營造精神推動生態旅遊,成為全國第一個生態旅遊示範社區的重要案例。期許政府不要用績效來看生態旅遊,而要採目標管理;也希望社區對於生態旅遊服務品質應更為要求,不要因政府支持就自得意滿。生態經濟學、生態旅遊是最好的詮釋,未來應與 ESG及低碳永續趨勢結合,一起攜手往前行,將生態旅遊推銷至企業與國際。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陳貞蓉代理署長表示,生態旅遊需要陪伴,二十多年前屏東社頂部落的成功,帶動了其他社區發展以及對環境的關懷,國家公園是以保育為核心,所以一定要發展生態旅遊,讓更多遊客認識自己居住的地方,能夠心生喜歡自己的地方,就會保育它。今天參與聯盟成立,就是國家公園署從昔日國家公園社區的小聯盟提升到大聯盟,希望後續聯盟夥伴能呼朋引伴,推動低碳旅遊朝 2050 淨零碳排邁進,為臺灣創造更多寶貴的價值。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澔貞副署長指出,維護森林環境,發揮森林生態系多元服務價值,創造山村綠色經濟為林業保育署的重要政策方向。長期以來,林業保育署與旅宿、交通業者、NGO 團體等簽署策略聯盟契約,共同推動生態旅遊產品與活動,建立生態旅遊策略聯盟,並透過各輔導團隊的協助,幫助山村部落發展解說導覽與規劃體驗活動,為生態旅遊的發展奠定基礎。非常期待透過今天成立的「臺灣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聯盟」,將生態旅遊產業在臺灣更發揚光大,為旅遊產業與山村創造綠色工作機會,提振經濟,並提高社會大眾對於森林生態系多元服務價值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認同,進而響應與支持自然保育及永續發展。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宋麗茹技監表示,我們的生存環境與大自然密不可分,尤其原住民和自然生態彼此的互動關係更加重要,部落族人是生物多樣性的守護者,在部落可以推展歲時祭儀、文化慶典、部落生態導覽等旅遊活動。此外,部落社區長期以來也推動農業和文創轉型,但過程中卻往往面臨部落手工商品價格高、農特產品種類繁多但品質不穩定、旅遊人數不多無法永續經營等諸多困境。臺灣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社會,本次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結合,期待能夠整合全臺各方資源、各地區特色,並透過跨部會合作,讓臺灣生態旅遊內涵更加豐富,讓生態旅遊成為未來發展亮點。 交通部觀光署方正光主任秘書表示,在臺灣生態旅遊與社區營造都推動超過 20 年,今天透過臺灣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聯盟力的協助下,將二者整合起來,透過社區的參與加值,一起結合政府的力量,今年臺灣入選國際百大旅遊目的地就有 9 個單位,另臺灣也入選英國雜誌票選全世界最嚮往的島嶼,希望後續大家一起努力讓世界看到臺灣生態旅遊的魅力。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張金龍校長表示,屏科大社區林業研究室團隊投入社區近 20 年,過程中促成產、官、學、社區建立夥伴關係,攜手合作,一起從無到有建立臺灣生態旅遊本土操作模式,因為生態旅遊的推動,讓國家公園、國有森林周邊社區,找到社區參與保育與促進地方經濟的共生發展,直到今天研究團隊仍持續輔導陪伴高屏地區超過 20 個以上的社區。以永續為核心、社區為本的生態旅遊,帶給偏鄉地區很大的改變,透過生態旅遊來保全與活用里山資本,在產官學與社區通力合作下,逐步培力與建構社區經營組織,開創地方經濟。生態旅遊不只為地方開創永續發展的方式,同時也提供學生很好的學習機會,幫助學生學到豐富的在地知識與可貴的地方經驗,甚至畢業後發揮所長,在社區創業、扎根,符應現代社會強調的永續、地方創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等趨勢。 聯盟共同發起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郭育任理事長表示,臺灣的生態旅遊可說是匯聚里山里海精華而成的差異化旅遊產品,對國內外遊客皆具有高度吸引力,但一直以來生態旅遊地仍以社區為範疇各自經營,尚未整合開創更大的產業格局,就市場角度不利產業長久發展,生態旅遊永續經營不能單打獨鬥,需要與區域連結創造產品與服務的多元與豐富性。臺灣的生態旅遊實務推動,往往面臨勞動力不足、青年人口流失、社區人口老化、社區產業凋零及行銷能量不足、缺乏經驗交流與傳承等困境。為突破上述困境,倡議由各生態旅遊地之輔導團隊及部落社區攜手組成「臺灣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聯盟」,並納入推動生態旅遊及地方創生之政府機關為聯盟成員,期以聯盟作為整合平臺,推廣行銷臺灣生態旅遊地社區產品、提供社區培力增能及互相交流之機會,讓民眾可以透過生態旅遊更加認識臺灣每一寸土地,也透過生態旅遊為臺灣各地社區生態與文化保存貢獻己力。 聯盟共同發起人-屏科大森林系陳美惠教授表示為達成上述目標,聯盟制定 7 項主要任務作為指導方針,後續將以此七項任務推動臺灣的生態旅遊社區成為里山根經濟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磐石: 一、臺灣生態旅遊地和地方創生組織之間的交流學習、理念溝通、信念支持、惕勵分享,以共同維繫品牌價值。 二、臺灣生態旅遊地、地方創生組織及相關輔導團隊之人才、技術、知識等經驗交流與傳承。 三、對社會大眾的生態旅遊和地方創生教育推廣,以及推廣行銷各生態旅遊地和地方創生組織之遊程、活動、商品或農特產等。 四、各生態旅遊地和地方創生組織之遊程、活動、商品的互通或串連,以及行銷的合作。 五、遊說、交涉及相關議題推動,擴大對社會的影響力,參與政府相關的法規、政策、制度之制定。 六、建立區域保育網絡,作為社區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以及保全與活用里山資本的具體示範。 七、成為國際深入臺灣里山里海的橋樑,以生態旅遊引領國內外民眾,閱讀臺灣深度之美。 此外,聯盟也共同提出三點對政府的訴求與建議: 一、修訂發展觀光條例,新增「特定地區小旅行專章」(可參考日本地域限定旅行業辦法),降低區域限定旅行社門檻,以支持區域型遊程串連、觀光活動,鼓勵青年投入地方創生事業。 二、國家地方創生預算應有一定比例,支持以社區為主體的生態旅遊發展,包含觀光行銷、產品研發、人才培訓與營運提昇。 三、聯盟已建立全國第一個生態旅遊平台(網站),經過嚴格的篩選已網羅長期耕耘生態旅遊的社區組織,這些組織已具生態旅遊地基本能力與訓練,且長期投入地方環境巡護監測、社區營造與社區照護等工作,建議政府應支持網站更加健全,成為臺灣對國內外重要的生態旅遊露出窗口,透過聯盟的把關,讓國人可以安心體驗生態旅遊產品。

2024 Nov 25
恭喜本會郭育任理事長榮獲「林業及自然保育署」【113年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的殊榮,可喜可賀,實至名歸! 郭理事長早在96年即曾獲得這個獎項,一路以來郭理事長念茲在茲如何以生態旅遊為地方創生,活化在地經濟,協助更多的社區、部落重塑地方特色、文化與自然資源,提升青年返家的可能性。 在11/23的頒獎典禮上郭理事長將此榮耀獻給社區夥伴們,也強調【Leave no one behind】的信念~~ 「阿里山、能高、丹大、大雪山、拉拉山的夥伴們,我們得獎了!」 「我是代表這些社區跟山村的夥伴來領這個獎,因為它不是我個人的獎項,這是所有的對於社區為本,希望能夠推動台灣山村長期發展的夥伴們的一個共同的獎項。」 「我們都知道以社區為本的生態旅遊是一個國際趨勢,它不單單只是體現旅遊的過程,很多人就說生態旅遊交給旅行社就好了,其實我們都知道旅行社是要求的是社區裡的菁英組成的絕佳產品,但生態旅遊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把需要協助的更多的社區夥伴給提升跟帶動起來,讓他們能夠變成長期綠領,而且關懷環境,支持環境的一個工作者,所以生態旅遊是一個遊客提升,是一個社區DNA的挖掘跟社區夥伴長期的生根,更多的是對於環境關懷的一些工作,非常開心在這一段時間裡很多夥伴的共同努力…..」

2024 May 6
賀!郭育任老師連任當選本會第十屆理事長! 本會第十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於4月27日(星期六)假臺北市客家文化中心舉行,感謝會員朋友們熱情參與,會議順利舉辦圓滿落幕,本次會議選舉出第十屆理事15名、監事5名。 下午二場精彩的專題演講,分別邀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吳聰敏談「台灣經濟四百年~產業發展與婦女地位提升」以及資深製作人/主播/主持人的陳雅琳分享「天選之島—看見台灣的獨一無二」,均是豐足厚實言之有物的內容。 會員大會當日下午並召開第十屆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會中順利選出理事長、常務監事、常務理事,恭賀郭育任老師連任當選第十屆理事長,郭理事長將繼續領導協會走入下一個三年,理事長說︰衷心感謝所有會員及理監事的支持,希望透過大家的持續努力,可以讓臺灣的生態旅遊走向國際,成為全球的亮點! 23年來協會仰仗先進前輩們的奠基,後繼者也兢兢業業致力於生態旅遊的相關工作,未來仍需各界的鼓勵與支持,惠予協會成長的動能及視野,大家共同攜手持續推動生態旅遊的永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