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生態旅遊協會《第十屆第二次會員大會》
2025 Feb 20

敬致各位會員朋友:
又逢春暖花開之際,一年一度的會員大會要和大家見面囉!這是一個專為會員量身訂做的聚會!
《第十屆第二次會員大會》謹訂於114年4月19日(星期六)召開,除了例行的會務討論外,安排中山樓及草山水道藍寶石泉參訪活動,敬請您務必撥冗參加。
本會會員遍佈全台各地,平時在各自的領域及工作崗位上為推動生態旅遊而努力,可藉此相聚一堂,我們期待與您的相見歡!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敬邀
《第十屆第二次會員大會》
會議時間:114年4月19日(星期六)
會議地點:陽明書屋大忠館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陽明山中興路12號
活動流程:
08:45~09:00 集合出發(接駁點:劍潭捷運站出口2)
09:00~10:00 車程(劍潭捷運站→中山樓)
10:00~11:30 中山樓導覽
11:30~12:00 車程(中山樓→陽明書屋)
12:00~12:20 會員報到、領取餐盒(地點: 陽明書屋大忠館)
12:20~14:00 第十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午餐/會員交流
14:00~ 會議結束,參加會後參訪《草山水道─藍寶石泉導覽》或搭乘接駁車返回劍潭捷運站
其他注意事項:
- 敬請線上回覆出席與否,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fe6967b3069e8cb6d - 仰德大道假日有交通管制,無通行證者無法開車上山,請大家多利用大眾運輸或搭乘接駁專車!
接駁車上/下車點:捷運劍潭站出口2 - 響應環保,敬請自備水壺或水杯。
- 不克參加之會員,請填寫委託書後傳真(FAX:02-25151907)或拍照掃描後EMAIL至eco.tourism@msa.hinet.net 回協會。
個人委託書下載
※ 歡迎非會員加入,請參閱入會方式:
http://www.ecotour.org.tw/p/blog-page_5829.html
《草山水道─藍寶石泉導覽》
時間:4月19日(星期六)下午14:00~16:30
路線:陽明書屋→(車程)→陽明天主堂→藍寶石泉→(原路折返)陽明天主堂→陽明天主堂→(車程) →劍潭捷運站
名額:限定40人,以會員優先
行程:
| 時間 | 內容 | 備註 |
|---|---|---|
| 14:00~14:30 | 14:00準時發車,車程(陽明書屋→陽明天主堂) | |
| 14:30~16:00 | 草山水道(藍寶石泉)導覽 | 草山水道(藍寶石泉)行程需途經246階登山階梯,請審慎評估是否適合參加。 |
| 16:00~16:30 | 藍寶石泉步行折返至陽明天主堂 | |
| 16:30 | 賦歸,接駁返回劍潭捷運站 |
活動費用及說明:
- 會員:300元 (會員自行負擔藍寶石泉導覽費)
- 會員眷屬:700元(限二等親內)
費用包含中山樓門票、藍寶石泉導覽費、旅平險、午餐便當。 - 協會負擔費用:會員中山樓門票、會員旅平險、接駁車資、會員午餐便當、雜支等。
- 因名額有限,以會員及會員眷屬優先。
繳費帳戶:
銀行匯款或ATM轉帳:
銀行代號:812
銀行:台新銀行忠孝分行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帳號:063-01-001081-4-00
※ 請來電(信)或填寫繳費通知單告知轉出帳號末五碼或匯款人姓名,以利核對。如尚未繳交114年度會費,可連同藍寶石泉活動費用一併繳交,(個人年度會費每年 1000元)。
※已繳費通知單

作者: ecotourism .
•
2025 Oct 22
【內容簡介】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員認識全球伊斯蘭市場的潛在商機與穆斯林旅遊在台灣的推展及發展現況。首先介紹全球伊斯蘭經濟概況,包含Halal食品、穆斯林旅遊、時尚等產業,說明穆斯林已超過 20億人口,並持續成為全球最具成長潛力的消費群體。 接著探討台灣穆斯林友善旅遊的發展現況,從政府政策(如觀光署推動「穆斯林友善環境計畫」)到民間各產業響應Halal驗證的趨勢,分析食.宿.遊.購.行等各面向的進展與挑戰。課程將介紹主要穆斯林客源國,如馬來西亞、印尼與新加坡市場的旅遊偏好與消費習慣,協助學員理解如何設計符合信仰與文化需求的旅遊體驗。 最後課程,透過接待案例分析與市場數據,引導學員思考如何結合在地文化特色與穆斯林友善服務,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旅遊品牌,開創台灣在全球伊斯蘭市場的新藍海。

作者: ecotourism .
•
2025 Oct 20
【講師】郭城孟 教授 /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名譽理事長 課程簡介: 臺灣擁有七百多種蕨類植物,是全球蕨類植物的縮影。從海邊到高山,從水中到陸地,蕨類的身影無所不在,型態千變萬化,展現驚人的生命適應力。《蕨旅》系列課程特別規劃實地踏查活動,帶領大家走訪臺灣各地,深入觀察、探索並欣賞蕨類之美。本次課程邀請蕨類專家郭城孟老師,帶領學員走入苗栗獅頭山國家風景區,親身體驗山林間豐富的蕨類生態。 獅頭山以靈山秀水聞名,濕潤的山谷與多變的地形,孕育了多樣的蕨類植物。沿著水濂橋步道漫行,綠蔭蔽天、蟲鳴鳥唱,沿途景色如詩如畫。在這片自然與人文交織的山林中,郭老師將帶領大家觀察獅頭山的蕨類種類與棲地特性,體驗植物與環境的互動關係。讓我們一同走入山林,發現蕨類的奧秘,感受自然的寧靜與生命的綠意之美。

作者: ecotourism .
•
2025 Oct 16
【講師】郭城孟 教授 /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名譽理事長 在短時間內認識一片陌生的土地,必須從它的地質史出發。了解地質的演變,才能理解今日的地形樣貌與地質結構;進一步觀察氣候的變遷,則能看出不同氣候條件下地景的多樣風貌。從演化的角度來看,生態的組成紋理反映出環境與生命長期互動的結果。 地景的形成不僅受地形、地質與氣候影響,更深受人文活動的塑造。不同時期的人文發展,可能改變自然,也可能創造出嶄新的地景樣貌。 臺灣大學校園是一座活的地景教室—從地質地形到植物歷史,從生態棲地到人文空間,都是值得探索的學習場域。本課程將帶領你以「生活地景」為視角,看見校園如何成為都市中的生態跳島、生物避難所與療癒空間。

2025 Oct 11
亞洲生態旅遊聯盟(Asian Ecotourism Network, AEN)為全球生態旅遊網絡(Global Ecotourism Network, GEN)五大洲區域組織之一(其餘為歐洲、非洲、美洲與大洋洲),長期與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UNWTO)、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GSTC) 等機構密切合作,是目前亞洲區域內最具代表性的生態旅遊國際平台。其宗旨在於整合亞洲各國的政府機構、研究單位、民間團體與業界組織,推動符合國際永續標準的生態旅遊發展與跨國合作。 2025年10月10至12日,AEN於印度新德里舉行「全球野生動物博覽會(Global Wildlife Fair)」,並辦理第二屆「國際生態旅遊大獎(AEN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Awards 2025, AIEA 2025)」頒獎典禮。臺灣生態旅遊協會(以下簡稱本協會)非常榮幸再度榮獲 「環境領導力(Environment Leadership)」首獎,同時亦入圍 「創新生態旅遊(Innovative Ecotourism)」 獎項,展現臺灣在亞洲永續旅遊領域的持續領導地位與影響力。 本協會長期鏈結政府、社區與業界推動全國性的生態旅遊政策與機制。近年來,更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合作,推動「森林生態旅遊人員培力與認證制度」,並整合全臺65個社區成立「臺灣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聯盟(TERRA)」,以發展DMO軸帶型旅遊路線,促進社區部落與旅行業者建立生態旅遊市場機制。 同時,本協會持續輔導在地夥伴成為綠領工作者,並推動多項國際交流與合作計畫,致力於制度化的生態旅遊標準、專業化人才培育、跨世代社區賦能與全球永續對話,使生態旅遊成為促進生態保育、社區韌性與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 這份榮耀屬於所有長期耕耘於臺灣土地、守護山林與文化的公私部門、社區與民間夥伴。感謝多年來所有支持臺灣生態旅遊推動的長官、專家、社區夥伴及朋友們,讓臺灣的生態旅遊得以躍上國際舞台,成為亞洲永續旅遊的亮眼典範。

2025 Oct 1
【內容簡介】 臺灣島嶼陸域面積約為全球的0.024%,而其生物多樣性約為全球物種數之1.5%,而其30%為臺灣特有種。另依臺灣特殊之地質、地貌結構,以及16族原住民亦可證明其文化景觀多樣性就單位面積而言為全球之屬一屬二。此獨特性就世界地理區位而言,實具有大偌的觀光旅遊潛在吸引力價值。 惟上述這些特色之彰顯,過去多停留在旅遊表層之視角上。唐‧柳宗元曰「遊者淺,觀其膚」,清魏源曰「人知遊山樂,不知遊山學,……遊山淺,見山膚澤,遊山深,見山魂魄」。此亦揭示了,今日臺灣的旅遊者要能更深化,觸動不同受眾之心,則有必要再自「景觀生態單元」之特性中,予以整合組構成更多元光譜。在時空歷史、地景變遷與文化歷史演替中,如何與山川河海進行多向度之交織分類,並從中粹取出一種與時俱進之「旅遊資本」。 16世紀前,未開發的整個福爾摩沙可能可以被定位為「世界自然遺產」,而今在發展之進程中,吾人似應再重新對其本質性之自然與人文資源作一全方位之調研、剖析、梳理,並融入當代科技與旅遊社會心理學知識。以俯視、平視與仰視之不同視角,來擘劃這顆尚未琢磨精湛之「旅遊天狼星」。

2025 Aug 25
【內容簡介】 文化部自2020年起推動「文化帶路」,以回溯臺灣歷史文化脈絡尋找主題,逐年建立文化遊程,作為推動文化觀光核心內涵,讓文化帶路,邀請民眾走入深度文化之旅,體驗美好臺灣。延續2023年基於糖業與茶業等臺灣文化路徑主題各6條文化遊程;2024年基於熱門影視作品主題之10條文化遊程;2025年正以北回歸線臺灣段為主題,探索臺灣北回歸線文化路徑並規劃遊程,北回歸線穿越全球22個國家,多為沙漠、草原等乾燥環境,唯獨臺灣,受季風帶來豐沛水氣、熱帶暖流創造溫暖濕潤環境及板塊擠壓形成唯一最高海拔山脈「高山島嶼」,讓臺灣擁有熱帶、溫帶、甚至寒帶自然景觀,造就複雜而多樣生態系,也塑造多元人文風貌與性格,這些臺灣獨特故事,深具國際旅遊魅力。

2025 Aug 1
【講師】郭城孟 教授 /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名譽理事長 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認識從來沒有去過的土地,首先要了解它的地質史、才能了解目前的地形及地質;接下來是了解過去到現在的氣候變遷,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展現的景觀也會有所不同;然後了解它的生態,從演化的角度,生態是有其特殊的組成紋理的。 地景的形成,一定跟它的土地的形成有關,除了地形、地質外,也與氣候有關,不同的氣候地區以及不同形式的演化過程,都會帶來不同的生態。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那就是人文,不同時期的人文發展,可能會改變也或是創造出更多樣的地景。 臺灣地景的異質性高,全世界很少有像臺灣這樣生態歧異度這麼高的,連帶的臺灣生活地景的異質性也很高,我們要怎樣去讀懂臺灣的生活地景?這次將從陸上及海上閱讀龍洞灣(鼻頭及龍洞),瞭解灣澳漁村生活地景。



